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 急性肾小球肾炎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93-01 经验表明,科学细致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症改善的重要措施。文中将12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研究,对其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展开了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共120例,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男78例 女42例,平均年龄(47.6± 11.3)岁。本组入选患者均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水肿 血尿等并发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定时记录患者的呼吸 脉搏 血压 出入量等指标,观察患者的水肿程度 尿量和肾功能。严格限制患者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如果患者出现了尿少的情况,需要控制钾摄入,对于氮质血症需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急性期内让患者尽量卧床休息,直到血尿 水肿等症状消失,尿量 血压等恢复正常后,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做好进行散步 慢跑这些有氧运动,运动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患者卧床期间需要做好皮肤清洁,保证床单 被褥 衣服整洁 平整,穿宽松的鞋袜,在患者卧床时需要适当抬高下肢,尽量减轻水肿,水肿部位需要保证皮肤完整,避免损伤 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取充足的热量。摄入蛋白质的量控制在20-30g之间,如果有大量蛋白尿可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至每天70-90g。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急性期内供给量为每天45-60g之间。同时补充必要的亚油酸 亚麻酸等脂肪酸1。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300-400g之间,叮嘱患者在3个月内需要保持低盐饮食 水肿患者需要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预防心力衰竭,检测患者的每天的水电解质变化情况 水肿消退情况,预防患者脱水机水电解质紊乱。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同时使用降压药物2,观察患者的呼吸 心律,做好心理护理,叮嘱患者配合各项检查和护理干预,保持心情平稳,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患者从急性期过去到恢复期后,需要告知患者恢复期内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不能过于剧烈的活动,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回到医院复查。 1.3临床观察指标 评价本次护理效果
出版日期 2019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急性肾小球肾炎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93-01 经验表明,科学细致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症改善的重要措施。文中将12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纳入研究,对其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展开了回顾性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共120例,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男78例 女42例,平均年龄(47.6± 11.3)岁。本组入选患者均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标准,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水肿 血尿等并发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了合并认知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定时记录患者的呼吸 脉搏 血压 出入量等指标,观察患者的水肿程度 尿量和肾功能。严格限制患者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如果患者出现了尿少的情况,需要控制钾摄入,对于氮质血症需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急性期内让患者尽量卧床休息,直到血尿 水肿等症状消失,尿量 血压等恢复正常后,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做好进行散步 慢跑这些有氧运动,运动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患者卧床期间需要做好皮肤清洁,保证床单 被褥 衣服整洁 平整,穿宽松的鞋袜,在患者卧床时需要适当抬高下肢,尽量减轻水肿,水肿部位需要保证皮肤完整,避免损伤 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取充足的热量。摄入蛋白质的量控制在20-30g之间,如果有大量蛋白尿可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至每天70-90g。控制脂肪的摄入量,急性期内供给量为每天45-60g之间。同时补充必要的亚油酸 亚麻酸等脂肪酸1。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控制在300-400g之间,叮嘱患者在3个月内需要保持低盐饮食 水肿患者需要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预防心力衰竭,检测患者的每天的水电解质变化情况 水肿消退情况,预防患者脱水机水电解质紊乱。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同时使用降压药物2,观察患者的呼吸 心律,做好心理护理,叮嘱患者配合各项检查和护理干预,保持心情平稳,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 患者从急性期过去到恢复期后,需要告知患者恢复期内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不能过于剧烈的活动,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回到医院复查。 1.3临床观察指标 评价本次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