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性的美学意义——唢呐的声音呈示与生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本文写作并非笔者一次偶然的田野作业和采风。近年来,随着笔者多次深入田野,对胶东民间音乐事象有了直观且深刻的感性认知。在田野后的思索中,笔者感到活跃于民间的唢呐并不简单等同于以往的"学院式"理解,一件简单乐器是否有更大的挖掘空间?本文寄希望以唢呐、鼓吹乐为线索,贯通地方小戏茂腔、胶州秧歌和丧葬仪式三个不同民俗事象,通过对音乐本身,及其功能作用的解读,试探唢呐在不同场合的"声音呈示"与乐器"身份转换",以及唢呐与外部环境"交互性"的美学意义。随之,隐藏于民间的"问题意识"一再显现,并以此追寻关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叙事的自我跨越。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4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