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主要手段。因此,上好每一节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那么,作为课堂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对此,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经验和看法,但每一位课堂教学成功的教师都具备吸引学生的魅力。1990年彼得,萨洛瓦里和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提出“情商(EmotionalQuotient)”一词,用以描述对成功起重要作用的情感因素特征。他们认为:“情感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新命名的智力把传统上基本作为学习知识的认知能力的智力结构扩展到情感领域,把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结构特点高度概括为一种能力。”这种情感能力与所谓的认知智力密不可分,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地作用于学习活动的能力,既可限制出可促使智力的发展。关于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美国南加州大学学者Krashen在春情感过滤假设(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中指出,要提高语言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就要克服来自学习主体的情感困扰。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简介:1976年,RobertSmith与他的同伴组成了一支名NEasyCure的乐队,后来Easy被去掉,只简单地称为TheCure.这就是后来影响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英美流行音乐与时尚的“治疗”乐队。乐队的灵魂人物RobertSmith被称为“乐器通才”(multi—instrumentalist),吉他、贝司、小提琴、键盘、笛子、圆号……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RobertSmith可谓音乐界的划时代的人物,他是”哥特式(Gothic)摇滚”音乐类型的主要创立者,又因在吉他演奏方面的创新.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种音乐类型的先驱人物。
简介:什么是liberaleducation?一译“自由教育”,源自古希腊的雅典式教育,通过向“自由人”教授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和音乐,培养兼具美德与健康、智慧与美的公民。一译“人文教育”,文艺复兴时期对上述古典教育传统的发现和继承是人文主义思潮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成为此后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一译“通识教育”,主要指美国大学对古典教育传统在方法和内容上的革新,与专业教育(professionaleducation)和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相对。不同的译法显示了这一教育理念经历的漫长历史演变,但其核心思想始终未变:在非功利性的导向中培养身心和谐的人。当今世界,无论教育机构还是社会整体,似乎都受到了功利主义的熏染,人文学科被边缘化,人们的物质享受和消费欲望却日益膨胀,同时地球环境和人的精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样的时刻,让我们走近那些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思想家,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他们有关自由教育的经典论述,以古为鉴,或许会得到关于大学教育、关于人的信念和责任的某些启迪。加拿大诗人、古典学家安妮·卡森(AnneCarson)曾经借用两个魔鬼争论的故事来说明大学保持超越现实的理念有多么重要:“一个周二的下午,两个魔鬼在地狱里争论怎样才能最有效地打消人类追寻上帝的念头。一个魔鬼说,只要告诉他们其实没有天堂;另一个魔鬼说,应该告诉他们其实没有地狱。争执不下,他们找到撒旦。撒旦捋了捋胡子,说道,你们都错了,要想让人类不再追寻上帝,只要告诉他们天堂和地狱其实没有分别。”如果大学失去了崇高的理念,无异于忘却了天堂和地狱的分别,截断了接近理想的道路。现实在变,大学所担负的责任也在变,我们只有不断审视和提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