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汉语语篇进行功能分析的尝试。通过对一类短信语篇进行三大纯理功能的分析,揭示出这类语篇在人际意义、语气结构、小句过程类型、主位结构、衔接手段等多个方面的系列“特异”性质。语篇的典型结构模式为“起——承——转/落”三个步骤。本文的分析显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篇分析方法,对于汉语语篇的分析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

  • 标签: 拟误 短信 语篇 功能语篇分析
  • 简介:语言本质中的一个重要的东西是它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使得它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品格,要求人们尊重它。在进行语言规范化工作的时候我们应当重视同语言保持和谐的关系。在当前,我们对于汉语应当看得更全面一些,对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可以宽容一些。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内容是丰富的,不仅仅是一味地指责语病。

  • 标签: 语言规范化 自我调节 规范化问题 汉语词汇 汉语规范化 语言学家
  • 简介:汉语许多方言点的单数人称代词作定语和作主宾语时的语音形式不同,常用来作主宾语的形式称为一般式,只能作定语的形式称为音变式。音变式能否带相当于"的"的定语标记词以及领有对象的范围在不同方言中表现出种种差异。音变式在不同方言中表现出的语法差异是人称代词句法功能的演变造成的,音变式本质上是一种语法格,只是随着语言的演变成为一种残留形式。

  • 标签: 人称代词 音变式 功能演变 性质
  • 简介:文章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的动因,探讨了词汇语义特征对歧义程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歧义程度高的“VP+NP1+的+NP2”结构仍表现出歧义偏向性的原因。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发现:1)歧义偏向性、动词致歧度均影响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加工,分别导致额-颞网络、额下回三角部(BA45)激活,且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2)脑功能成像数据还显示在偏正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没有差异,而动宾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1)句法与语义信息共同影响汉语句法歧义解读;2)尽管句法歧义允许两种结构分析,但它们的心理表征并不平衡,存在解读偏向且偏正结构的表征占绝对优势。

  • 标签: 句法歧义 歧义程度 歧义偏向性 脑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话语标记词(DMs)在言语交际中主要表现为程序上的操控,不包含话语概念命题信息的传递。本文选取《全球IT精英访谈录》口头对话语料中具有代表性、可研究性的话语标记词作为具体研究事例,以功能语篇分析的三大变量分析作为理论框架,对话语标记词在语篇连贯功能、交际情感表达功能等方面作出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发现语境对标记词语用功能实现的影响。

  • 标签: 话语标记词 功能语篇 语境 语用功能
  • 简介:文章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助词“将”的句法分布、功能以及所有带“将”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指出带“将”动词都是一个能够在空间延续的动作,助词“将”的主要语法功能即是用来表示这一动作行为、性质的延续状态,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对助词“将”这一功能意义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条件进行阐述。

  • 标签: 《醒世姻缘传》 助词 语法功能 语法化 “将”
  • 简介:词汇体具有情状内在时间结构,语法体是对词汇体内在时间段的不同观察方式。"在VR"和"VR着"均凸显事件"持续性",同属非完整体,但在体标记特征上存在差异。"在"带有标记"动态"特征,"着"具有无标记"动态"特征,从而导致了"进行体"与"持续体"的对立。这种缺值性对立具有选择性和互补性,动静结合视角下的"三维语法"整体论能更好地诠释"在VR"和"VR着"的体态特征和语用功能差异性。

  • 标签: 在VR VR着 体态特征 三维语法 语用差异性
  • 简介:2011年11月6日至9日第十一届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暨第十二届全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学员带来了十六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

  • 标签: 系统功能语言学 南京师范大学 学术讲座 活动周 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
  • 简介:“的”是河南光山方言中的一个附缀性的高频功能词,共时平面它负载方位后置词、方位介词、定语标记、标句词、进行义标记、持续义标记、语气词等多种功能。文章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从跨方言比较的角度出发,认为光山方言中的“的”源于方位词“里”,最后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说明“的”的共时语义模型。

  • 标签: 光山方言 多功能
  • 简介: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编辑部协办的“形式与功能: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3月27至29日在苏州大学举行。请有意参会者在2014年10月31日前将论文摘要(英文或中文)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iclff2015@126.com。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州大学 语言学 功能 外国语学院 COM
  • 简介:文章扼要介绍了《现代汉语通用规范字典》的编写思路,并结合字典条目的实例,概括了为延伸字典功能而采取的三点做法,即:一,用各种方式阐释汉字的本义或在古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今义。二,解释各种文字现象,普及文字学知识。三,从各方面解释语言文字规范。

  • 标签: 《现代汉语通用规范字典》 编写思路 延伸功能
  • 简介:文章对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频繁使用的"他+N"格式中的"他"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处的"他"在丧失了指别功能以后,既没有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也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而是发展成了定冠词(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了标补词),其语法功能是使N的所指获得一定的有定性。这一论断不仅能够对现代汉语中"他+N"和"N+他"两种格式何以在句法分布和表达功能两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做出合理解释,还能够对"他+N"格式中的"他"在虚化为标补词以后仍表强调语气做出有效解释。

  • 标签: 东汉至唐五代 “他+N” 语法功能 定冠词
  • 简介:本文在对电视剧《亮剑》台词作定量考察的基础上,对汉语中“我李云龙”一类的“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从结构的内部构成、NP的语义特征和句子谓语及情态特征等多侧面进行描写。本文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是一种隐性述谓结构,其“NP”的功能在于凸显“人称代词”所指代对象在当下话语情境中说话人所认定的某种属性特征,从而造成该种结构表达的强主观性。这种强主观性的凸显,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句子[-事件]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结构是一种话语功能独特的短语结构,其主要的话语功能在于凸显代词所指对象在特定话语情境中所拥有的某种特定属性要素,从而规定着言者对这一对象的主观评价或是预测代词所指对象在话语情境中所要采取的特定行为。

  • 标签: 人称代词 复指结构 主观性 隐性述谓关系 话语功能
  • 简介:本文拟按照符号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辨析“人文话语”构成中的“功能二分法现象”,亦即创作与研究。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大方向”区别;2.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的功能区别;3.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理论;4.媒体文化和媒体学术;5.史书编著和史学研究;6.儒学研究中的对象和方法之别;7.汉学和比较研究。

  • 标签: 人文话语 创作 研究 存在主义 结构主义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