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社会注重公民道德培养,其历史文化渊源共和国早期文学中就得到反映。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凯瑟琳·塞齐威克诸多作品以家庭、女性公民道德建构核心,产生了深远社会影响。其处女作《新英格兰故事》被认为是美国第一部家庭小说。小说表达了新共和国知识女性对家庭、国家、民族身份及公民道德培养等问题热切关注,对新公民品格和新人道德行为及其所受家庭、宗教、学校教育和周围环境各种影响做了细致描述和分析

  • 标签: 家庭 典范女性 公民道德
  • 简介:英国文化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提到霍桑旅英札记《我们老家》时说,霍桑缺少知识分子应有的“公允态度”,他英格兰“英国非利士人为伍”。根据阿诺德文化概念以及他对英国非利士人界定,霍桑问题在于他缺少希腊精神那种“意识自发性”,也就是那种欲彻底弄懂事物真相“智性冲动”。本文从霍桑生活具体历史背景出发,以阿诺德对霍桑评价引子,通过分析《红字》道德主题,探讨思想道德冲突中,霍桑为何总是让思想隐退,以道德作为救赎之路。

  • 标签: 霍桑 《红字》 阿诺德 自由思想 道德救赎
  • 简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月23日发表新春贺辞《两岸同胞共同谱写和平发展新篇章》,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亲切问候和诚挚祝福。贺辞说.回首2008年.两岸关系玉汝于成,峰回路转。展望2009年.两岸关系方向明确,前景光明。

  • 标签: 两岸关系 光明 王毅 国务院台办 中央台办 和平发展
  • 简介:王国维认为构成戏曲概念规定性有四大要素,即歌、舞、演(代言体、扮演)、故事,四者缺一即不构成戏曲。而戏曲之兴,始于歌舞;歌舞之兴,始于古之巫。屈原《九歌》恰是巫觋祭神之作,其中多数作品有歌有舞,有明显扮演,有鲜明故事情节,而《湘君》《湘夫人》两篇作品除具备这些戏剧因素之外,还具有十分强烈抒情性和表演性,其实已然存在了后世戏曲萌芽了。

  • 标签: 《湘君》 《湘夫人》 戏剧因素 歌舞 扮演 故事性
  • 简介: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新作(Payback:DebtandtheShadowSideofWealth,以下简称)于2008年10月由安南西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实早在三年前,美国为了平息伊拉克叛乱而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时,阿特伍德就已经开始了对该书构思策划.之后,阿特伍德把"偿还"选定为加拿大"梅西系列演讲"主题.巧合是,出版恰逢当前席卷全球经济危机,仿佛这场金融风暴多年前便已在阿特伍德目力所及范围之内了,这让人不得不惊叹,主要作为文学家阿特伍德竟有如此料事如神预见力.……

  • 标签: 买单评 债务财富 偿还债务
  • 简介:民国时期,在华天主教会出版了一批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戏剧作品。这些圣经剧形式多样,有中国本土各种传统曲艺,也有现代的话剧,既要能娱乐大众,满足观众看戏欲望,同时又要突出其宗教教化功能。本文以数部剧作为例,集中研究剧中角色超越历史时空言语及行为,考察剧作者如何透过时空错置情节,把圣经故事文本结合当代宗教语境,对经文进行诠释之外,更试图导引观众信仰生活实践。

  • 标签: 民国 天主教会 圣经剧 时空错置 戏剧与宗教
  • 简介:本文尝试以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中心,考察清末民初南北文学想象,力图近代文学观念生成传统空间地理意识转型双重视阈之下,勾勒南北文学论述脱去其传统政治意涵而转型一种近代知识历程轨迹。刘师培南北论述集中于其服膺民族主义思想“光汉”时期,核心在于追问为何北方古代文教昌盛,而至近代却文化夷陵、不如南方。认为这一论述承接文质、夷夏、正闰相结合前现代民族主义的话语资源,同时也传统天下观消隐、现代民族国家竞存新世界格局中发生着形变。刘师培南北论述虽然承接了传统地域风俗论,但其论述基底却是明确现代科学世界观,其间体现着古今空间地理观念转型。

  • 标签: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南北话语 地理环境决定论
  • 简介:<正>雨果是最早介绍到我国并且拥有最广大读者法国作家之一。本文意就雨果作品中国译介、影响和我国对雨果研究提供一些材料,就教于在这些方面了解情况同志,尤其是法国文学翻译和研究老前辈;同时也作为对这位文豪去世百周年一点纪念。

  • 标签: 法国文学 悲惨世界 作品 浪漫主义 小说史 外国文学研究
  • 简介:废名留给后世风景散文,《五祖寺》不妨可以算做一篇。文章里面的那份美丽,大约是从外国人手里学来。我这个看法,原是重复废名先生自己意思:“我读了外国人文章,好比徐志摩所佩服英国哈代小说,总觉得那些文章里写风景真是写得美丽,也格外有乡土色彩……”

  • 标签: 废名 《五祖寺》 风景散文 审美意识
  • 简介:《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成名作,是作者亲身经历真实写照情感愿望真实表达。伊豆作为川端康成第二故乡,给漂泊中他带来了极大的人生安定之感和心灵归属之感,孤独旅情从而转变成为了回乡之情。本文意在解析作者将伊豆之旅视为归家之旅心路历程。

  • 标签: 归属感 存在感 人生的困境与幸福
  • 简介:<正>今年十一月一日,京城飞落初雪,大地一片银白。望着漫天飞舞雪花,让我忆起另一个落雪日子,并为之勃然情动。——作者记得,远在1982年底,我刚刚从魏家胡同

  • 标签: 漫天飞舞 纸书 平民百姓 天会 苦尽甜来 告诉我
  • 简介:<正>梁实秋翻译过众多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影响最大、贡献最卓绝是他独自一人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这一翻译工程开始于1930年,当时,任职于翻译委员会胡适,拟定了一个五年译书规划,遍邀各方名士翻译两哲学、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全集亦被列入,并拟定由闻一、徐志摩、梁实秋、叶公超、陈西莹五人共同担任翻译。不料闻、徐、叶、陈四人始终没有动手,这一工作就全部落在梁实秋一人身上。他开始了漫长耕耘。抗战开始前,他译完了四部悲剧,四部

  • 标签: 莎士比亚 梁实秋 莎士比亚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 西方文化知识
  • 简介:中国期刊是借西学东渐之风发展起来。最早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于1815年马六甲共同创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文学期刊当属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重要平台或载体,因此其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学术成果传播影响。就中国文学研究而论,从新文学运动开始,学术期刊已经在世界文学研究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外国文学输入。当前,中国学术期刊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存在相当大差距,需要在期刊专业化、优秀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

  • 标签: 学术期刊 世界文学 研究 交流
  • 简介:隐喻绝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意昧着人对自己存在诗性发现,既是人对世界加以符号化过程,又是人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精神努力。可是,19世纪末踏入诗坛康斯坦丁诺斯·瓦菲斯却自觉走上了一条放弃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书写道路。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蒂斯认为堪艾略特“并驾齐驱”希腊现代诗人在诗中基本不使用隐喻和意象,而是遵循最基本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挖掘词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原生态,也很少使用形容词和感叹词,力求回到语言原初意义上从事创作。诗人之所以作出这样选择,实际根源于他本身浓厚抒情气质,他这种有意识压抑令情感反弹中产生了更大能量,从而获得了理性激情相互交融、相互提升美学效果。

  • 标签: 卡瓦菲斯 历史诗人 诗歌的叙事性
  • 简介:审视乔治·爱略特有关艺术消费互动影响性、克己均衡性、流动生机性三约翰·拉斯金在此共同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爱略特小说艺术思想保守性。讨论两者消费伦理和谛视内在审美,意在探索其保守主义道德逻辑;这研究和再现爱略特小说消费意识提供了一种道德思想重要依据;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缓解经济等级矛盾方式。另一,通过拉斯金经济作品揭示爱略特小说伦理义务观,旨在论证其消费经济观作为社会和政治机制自然模式,不失经济停滞中发挥作用有效手段。这是审视研究外国文学经典视角之一,亦是拉斯金经济学著作对文学影响性研究补强。

  • 标签: 乔治·爱略特 约翰·拉斯金 艺术与消费 财富与道德 劳动与享受
  • 简介:摘要:通过比较马金莲傅爱毛作品,勾勒出宁夏西海固河南中原不同地域文化轮廓,对两地文化进行共时性研究;从民俗宗教视角切入,旨在展现现代性给不同地域文化带来影响,强调现代性及其同质性带给普通下层民众冲击,使人对不同地域现代性困境产生一定思考。

  • 标签: 马金莲 傅爱毛 民俗宗教 现代性
  • 简介:E.L.克托罗是当代美国最著名小说家之一。他长篇小说《进军》问世不久就获得很多殊荣,被称为作者艺术创作巅峰之作。作者以美国南北战争史实和历史人物传记为基础,运用丰富想象和与众不同历史修撰风格,构建了一部令人耳目一新战争历史小说。

  • 标签: E.L.多克托罗 《进军》 元历史小说 新历史主义
  • 简介:“才子佳人”叙事古代小说中已形成相对稳定范式,而在当代先锋小说中则有着另一番景象。本文以余华《古典爱情》和陶潜《李仲文女》例,探讨当代作家如何讲述“才子佳人”这一文学母题,余华如何化用、颠覆《李仲文女》中“才子佳人”叙事方式,以此管窥当代小说古典资源之间内在关联。

  • 标签: “才子佳人”先锋小说 余华《古典爱情》《李仲文女》
  • 简介:托尼·莫里森于20世纪8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从此这位非裔美国作家开始了中国"旅行",并逐步成为中国学界研究"宠儿",有关她评论和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一直呈上升趋势。本文拟全面梳理30多年来中国莫里森研究,通过追踪横向、纵向发展脉络,从译介出版、主题手法研究、理论探析和综述研究方面梳理和分析中国学者对莫里森批评接受,认为中国莫里森研究既追随欧美研究步伐,也具有自己特色,是中国独特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中国视角 批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