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状态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4周后的抑郁水平(HAMD)、睡眠质量(PSQI)以及生命质量(SS-QOL)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情绪控制良好,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8.63±4.17)分,干预后为(36.97±5.68)分,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7.65±5.04)分,干预后为(42.31±5.43)分;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1.01±0.45)分,睡眠质量(1.05±0.47)分,睡眠效率(0.52±0.17)分,总分(2.58±0.77)分,对照组患者入睡时间(1.52±0.47)分,睡眠质量(1.31±0.38)分,睡眠效率(0.71±0.20)分,总分(3.13±0.81)分;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较高,其中家庭角色评分(3.58±0.34)分,社会角色(3.41±0.27)分,自理能力(3.91±0.31)分,思维(3.73±0.33)分,总分(15.67±1.03)分,对照组患者家庭角色评分(2.91±0.33)分,社会角色(2.87±0.30)分,自理能力(3.02±0.22)分,思维(2.93±0.29)分,总分(12.03±0.96)分。结论: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信息技术在手术部质量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构建医院手术部质量安全管理创新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将2016年1-3月15750例手术设为对照组,2017年1-3月20225例手术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基于传统手术部人工单个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实验组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管理方法。结果:实验组首台手术准点切皮率达92.62%;手术安全核查分时段执行率在麻醉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有差异;患者输注血制品时间缩短;物品质量追踪率达95.45%;一、二级护理质控频次增加;住院患者满意度(96.41±12.64)分,各项评价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医院手术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临床管理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实时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了智能化手术室信息管理创新模式。
简介:目的:探究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中药熏洗与穴位敷贴相联合的方法。对比换组患者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物、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比对照组(66.67%)高(P〈0.05)。结论:通睡眠时间与质量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日间功能、催眠药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有效降低化疗期间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离休干部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离休干部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床护理策略,观察组患者分析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后,利用SCL-90量表评价,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妄想(2.76±0.19)分、敌意(2.84±0.22)分、恐惧(2.84±0.22)分、抑郁(2.97±0.24)分、焦虑(3.01±0.33)分、敏感(2.99±0.28)分、失眠(3.13±0.17)分、强迫(3.03±0.15)分、躯体化(2.98±0.16)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休干部一般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改善离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帮助离休干部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以促进离休干部健康状况的提升。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案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10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n=50)仅根据CT及临床表现采用保守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n=50)根据病情逐步采取保守治疗→放置颅内压脑室型探头→单侧开颅手术入路清除双侧血肿→双侧开颅手术的手术方案。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去骨瓣比例明显下降(P〈0.01),双侧开颅比例明显下降(P〈0.01),但保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由简单手术方案逐级到复杂手术过渡,能明显减少开颅及开颅带来的继发性损伤,减少脑中心疝的发生。
简介:目的评价北京市出院病例监测系统卒中的诊断质量,为利用数据库开展卒中发病流行病学监测提供数据质量评价证据。方法采用按病历号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出院病例数据库中抽取15家医院1433份急性卒中病例(2007年704份,2010年729份)。以专家组查阅原始病案资料重新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诊断的一致性。结果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符合率为73.1%(95%可信区间:70.7%~75.4%)。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符合率总体低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一诊断与专家核查结果不符病例的正确诊断主要是诊断证据不足、头晕、既往脑梗死本次非急性发作等。结论出院病例数据库卒中诊断总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在利用出院病例数据库数据进行人群卒中发病监测时应进行适当的纠正。
简介:目的: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QualitySleepIndex,PSQI)、疾病活动指数等工具收集炎症性肠病专科门诊就诊及肛肠科、消化科住院的120例患者资料。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55.8%(溃疡性结肠炎:47.6%,克罗恩病:64.9%)、PSQI平均(8.07±2.91)分,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其中主观睡眠质量(1.54±0.66)分、入睡时间(1.62±0.74)分、睡眠时间(1.16±0.71)分、睡眠效率(0.89±0.63)分、睡眠障碍(1.10±0.42)分、催眠药物(0.17±0.37)分、日间功能紊乱(1.59±0.76)分。经Stepwise多元回归法明确疾病活动期、无业(学习)、女性、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是影响炎症性肠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与疾病活动性、工作/学习状态、性别及目前用药方案有关,临床应重视其中的关联性,将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纳入疾病管理方案中。
简介:目的:评价照顾者同步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1-12月分别在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两个头颈放疗科病区选取鼻咽癌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选取一个病区为实验组(n=34),另一病区为对照组(n=3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教育;实验组患者及照顾者接受同步教育。于干预前、出院6个月及出院12个月时使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测量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得分的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顾者同步教育可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发布的儿童哮喘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为规范化构建我国儿童哮喘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近5年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站、哮喘专业协会网站及各数据库发布的儿童哮喘相关指南,采用AGREEⅡ工具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指南9部,8部来自国外,1部来自国内,其中6部为循证指南。AGREEⅡ各领域标准化得分:范围和目的为52.78%、参与人员为37.04%、制定的严谨性为27.89%、清晰性为47.84%、应用性为31.25%及编辑的独立性为24.54%。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5部B级,4部C级。通过内容分析,形成儿童哮喘教育与管理推荐意见35条。结论:目前现有的9部儿童哮喘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总体质量一般,指南开发的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及编辑的独立性有待提高。质量较好的指南对我国儿童哮喘管理的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可借鉴国外高质量证据进行本土化实践,指导我国儿童哮喘教育与管理领域的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反应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部手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简介:目的分别使用葛根芩连汤和安定对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两者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12例颈动脉硬化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对照组给予安定2.5mg,共治疗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安定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显著改善。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与安定组比较,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副反应方面,葛根芩连汤组在行为毒性、植物神经系统、其他及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安定组。结论中医药治疗重视颈动脉硬化患者具有毒热内盛的特点,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的盛衰,在改善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SF-36量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103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SF-36中8个维度得分均降低,其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5个维度的降低比较明显(P〈0.05)。接受经蝶和开颅手术治疗前后,SF-36各项得分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职能(P〈0.05)。结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手术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术前加强心理疏导,术后加强健康及康复指导尤为重要。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睡眠综合征护理干预对哮喘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东街院区ICU病房收治的住院治疗时间较长的哮喘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在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哮喘患者实施睡眠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护理效率。
简介: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共情护理。干预3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49.63±4.98)分、(10.68±1.57)分,对照组患者SD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53.54±5.23)分、(12.34±1.65)分,观察组SD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