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动脉留置导管在ICU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用于需要频繁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及血管壁损伤,并能减轻临床护士工作量;另一方面用于需要持续动态监测有创血压的危重患者,为医生提供迅速、直观、准确的血压数值,及时发现瞬间的动脉血压变化,提高临床监测效率,实时指导临床用药。因此,维持动脉留置导管通畅成为护理关注的焦点。如果导管阻塞,不仅影响正常的监测,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增加医疗费用。所以,广大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留置导管 外周动脉 临床监测 护士工作量 血压数值 血标本
  • 简介:摘要:进行疾病临床治疗时,往往会利用输液方式实施给药治疗,但是静脉穿刺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相对于成人来说,静脉穿刺的疼痛是很多儿童患者都不愿承受的,因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留置针应运而生并且快速投入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发挥较少静脉穿刺痛苦、提高输液效率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些风险问题的存在,基于此,本文借助实际观察分析,主要讨论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风险管理,以期促进小儿护理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多关节炎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除了关节病理改变,RA还会增加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风险。这篇综述总结了 RA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当前知识和已知的潜在细胞机制。不同RA小鼠模型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髓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差异调节,反映了不同的免疫激活模式。此外,我们还介绍了当前关于CNS对关节炎影响的知识。全面了解CNS与慢性炎症之间的作用将有助于识别有发生CNS合并症风险的RA患者,为未来RA和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 标签:   慢性炎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精神疾病
  • 简介:FDA于2013年8月15日发布药物安全信息通报,要求更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和相关用药指导,以便更好地提醒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神经炎的副作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的这种严重的神经损害可以出现在用药后不久,这种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且目前证据仅支持口服或注射给药有此风险眼睛和耳朵等局部应用尚不清楚是否会导致神经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外周神经炎 药物口服 局部应用 注射给药 永久性
  • 简介:NMDA(N-甲酰-D天门冬氨酸)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广泛存在于躯体或内脏的痛觉传导通路上.NMDA受体的活化或表达的改变与疼痛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局部使用NMD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缓解或预防疼痛,并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此种用药方式可减少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导致的副作用,是今后疼痛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

  • 标签: NMDA受体 外周 疼痛发生 疼痛治疗
  • 简介:为探寻静脉营养时高浓度氮基酸稀释的简易方法,对按溶质不变原理列等式传统而繁杂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了用于稀释的50%葡萄糖水与总稀释液的比例M与所稀释的高浓度氮基酸(含复方)的体积无关,只与稀释倍数(N)有关:复方氮基酸的稀释公式:M=1/20+3/10N;非复方氨基酸的稀释公式:M=1/10+7/20N。本稀释规则用于指导特定的高浓度氮基酸的稀释,方法简便易行。为静脉营养的正确施行与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 标签: 外周静脉营养 高浓度氨基酸 稀释规则 营养液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人造血管内瘘联合静脉穿刺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本院2020.1-7月期间,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择10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10例患者每7天需做两到三次血液透析,半年期间共做人造血管内瘘穿刺300次左右,其实验组成功率达到 100% ,且护理满意度显高(P<0.05)。结论 采取静脉血管穿刺加以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人造内瘘使用次数,并延长了人造内瘘使用时间。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外周静脉穿刺 血液透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提高血液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维护规范率的临床效果。方法:组建优秀品质团队,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况调查,要因分析,对策制定与实施,最后效果确认与检讨。结果:改善前,静脉留置针维护规范率是67.5%,改善后规范率是90.6%,进步率为3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维护规范率,同时利于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维护规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患者进行肿瘤护理时采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79例,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状况。结果:从数据来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满意度调查中打出了较高分数。结论: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借鉴。

  • 标签: 肿瘤疾病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统计输液渗漏发生率。结果:100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有11例输液渗漏,占比11.00%,主要原因包括技术因素、药物因素、血管因素、疾病因素、拔针按压不当等。结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渗漏原因涉及多方面,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强针对性护理,以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外周静脉输液渗漏 原因分析 针对性护理
  • 简介:肩胛上神经阻滞术用于门诊肩手法复位和正骨时,病人体位舒适,且病人无需做特殊准备,痛苦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在完成注射后15~30min,患者就可以安全离去,很值得在门诊和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 标签: 肩胛上神经 阻滞术
  • 简介:静脉(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从静脉刺入,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有效避免药物直接刺激静脉,降低静脉炎发生概率,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危重症疾病新生儿需长时间静脉输液,采用PICC置管也是最常用、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方式。但临床发现由于PICC置管引发的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也较多,影响患儿治疗,增加新生儿疼痛,也不利于预后。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疼痛 静脉置管 静脉输液 静脉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基于INS标准的护理干预在儿呼吸科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选取80例我院儿呼吸科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护理组无论在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均好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在儿呼吸科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实施基于INS标准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护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加快患儿的康复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维护 INS标准 护理干预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不同时期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正畸大鼠牙周组织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S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量稀少。正畸加力后2小时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开始增加,加力后1天达到最高水平,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撤力后2,撤力后第4SP免疫染色反应神经纤维数量和强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P物质可能不仅参与早期正畸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过程,而且可能参与了后期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

  • 标签: P物质 牙齿移动 牙周膜 免疫荧光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细致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为参考依据。方法 将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医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的方法分别为,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选用细致护理措施,将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对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且患儿护理后的疼痛感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采用细致护理的方法护理效果更好,患者家属普遍护理满意度更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在临床护理上更适宜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细致护理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 应用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骨感染病人导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45例行PICC置管的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统计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145例骨感染病人中发生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18.62%,并发症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导管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是病人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是否有其他自身疾病经哑变量处理后,患糖尿病与免疫抑制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年龄大于65岁、患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类疾病、PICC置管操作护士年资小于10年、使用双腔PICC导管及导管留置时间大于20d是引起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临床预防与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骨感染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穿刺方法在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13例癌症化疗患者使用PICC155例次,应用6种(5-Fu、长春新碱、表阿霉素、长春瑞滨、多西紫杉醇、紫杉醇)刺激性化疗药物,统计其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155例次PICC发生静脉炎14例,发生率9.03%;药物外渗3例,发生率1.94%。结论PICC可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

  • 标签: 化疗 PICC 并发症
  • 简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操作安全、带管时间长、能减少静脉穿刺痛苦、保护外周血管、方便输液,及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身体部位 护理
  • 简介:目的:测定运动性疲劳大鼠体内ATP、AMP和Pi的含量变化,从而进一步验证红景天苷的抗疲劳作用。方法:SD大鼠,体重(170±10.0)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设高山红景天苷高中低3个剂量组,即:200、100、50mg/(kg.d),另设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组(人参皂苷Rg1)。经口灌胃给药,每只大鼠1ml/次.d,连续给药12d。

  • 标签: 高山红景天苷 运动性疲劳 SD大鼠 ATP AMP 肌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