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电视节目“空洞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不说谈话类节目、娱乐性节目或公共性节目,就是新闻类节目也存在这种现象。电视节目“空洞化”的具体表现是:话题抽象,内容空泛;镜头运用常常漫无目的,讲述事实大都省略过程。新闻主要靠“说”,即使有画面也是概貌式地来回扫过。如有一则新闻,报道的是一个山区乡政府在县城修建了一栋住宅,21位乡干部每人都分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这些乡干部周一下乡办公,周五返城度周末,当起了“走读干部”。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新闻中将乡干部的住宅与山民的土墙房进行了对比,只是这种对比并不成功,因为片中镜头重复呈现的只是一栋雪白的高楼和一排低矮的土墙房,至于乡干部住宅的“富丽堂皇”与山民土墙房的“破旧不堪”,都是由主持人说出来的。这种“有镜像而无意象”的镜头语言,显然不能产生任何“质感”,因而也就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简介:<正>电影体制改革是一项规模宏大、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是因为电影事业拥有庞大的专业队伍和门类繁复、产供销自成体系的行业系统,而且因为它是一个受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双向制约的特殊的文化部门。与一般文化艺术部类不同,电影具有企业特性和商品属性。电影的生产过程是一种工业化过程,影片属于资金、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并且要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电影的制片部门和发行放映部门都是自负盈亏的企业,既要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又必须重视经济效益。同时,电影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泛,除主要解决内部体制外,还要牵涉外部环境,如国家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财政、税务政策和对电影的经济政策,以及电影与电视、与其它文化部门的关系等。电影行业内部体制中又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即是整个电影事业的领导体制,制片、发行、放映之间的产、供、销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微观则是各级下属单位及基层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因此,电影事业的体制改革,既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部门,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文化部门,比之相对较为单纯的一般经济部门和文化部门,电影体制
简介:青春电影一词在世界电影史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泛读亚洲各国电影概况可以得知青春电影最早源于美国的校园电影,20世纪60年代传到日本,发展为将重心放在对18岁前后的少男少女的生存状态的描写上,故冠名为青春电影。此后,日本在横的延长线上以成年人的体验为基础,向着人生观教育、性教育方面延伸,形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青春电影,但注重青春思考。在纵的延长线上对青春的美、青春的苦恼、校园生活的苦乐情趣、男孩女孩的生理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细微的捕捉,展示学生生活,引起青少年的共鸣,也给予中老年人回味美丽青春的享受。当我们置身于21世纪,青春电影正以别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