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为《酸和》,本章涉及了较为繁杂的知识点,而且物质多、反应多、规律多,成为近年来中考化学的考核要点之一。中考命题侧重于考核基础知识与实践创新,历年试卷中关于酸和的部分,无论是理论概念、化学方程式还是实验探究,多为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或者适当延伸与转化,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归根结底考核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关注逻辑思维、推理认证、实验探究、创新意识等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教育视角,探讨第十单元《酸和》的有效复习策略。

  • 标签: 初中化学 核心素养 《酸和碱》 单元复习
  • 简介:综述了国内外去甲基阿奇霉素的合成路线,研究了去甲基阿奇霉素的制备工艺,探讨了重结晶溶剂种类、氧化剂、还原剂种类以及pH值等对反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醇为反应体系,在回流下用双氧水氧化,亚硫酸氢钠还原,反应结束后用氨水调节pH值至10.0,粗品用丙酮和水混合体系精制,产品纯度通过HPLC检测达到99.4%.

  • 标签: 阿奇霉素 去甲基阿奇霉素 HPLC PH值 精制
  • 简介:采用-混凝剂法研究制革废水处理过程.分别用MgO、CaO和MgO/CaO(质量比1∶4)三种剂调节pH到9.00,对废水中的Cr3+和COD进行分析,确定最优剂.在此基础上,在废水中分别加入PAC、FeSO4和Al2(SO4)3三种混凝剂,取其上清液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MgO/CaO调节pH到9.00,加入PAC混凝剂,且其投药量为4g/L时,Cr3+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96%和71%,同时出水中的Cr3+浓度也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 标签: 制革废水 混凝剂 PAC
  • 简介:作为喜树碱类新药伊立替康(CPT-11)的活性代谢产物,20(s)-7-乙基-10-羟基喜树(SN-38)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广谱高效抗肿瘤新药.为揭示电子结构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PM3-MO方法,对SN-38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在参照分子轨道及其能级、电荷密度、键长、二面角等参数基础上,论证了SN-38分子的多环共轭平面结构,探讨了α-羟基内酯环作为特殊的亲核位点,C7位的乙基取代基为辅助作用点,与DNA—TopoⅠ复合物作用的抗癌机理.

  • 标签: 20(s)-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 量子化学计算 抗癌活性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教育部门推出的“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分层作业,以促进初中学生在化学酸和知识领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通过文献综述,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初中化学作业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同时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 标签: 双减政策 初中化学 酸和碱 分层作业 个性化学习
  • 简介:依托酸碱的历史,结合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研究教材编写思路的基础上,以酸碱知识为载体,以酸碱电离理论为线索,围绕酸碱的性质、组成和电离过程,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并设计教学流程,达成培养学生分类观、变化观、微粒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目标。

  • 标签: 酸碱认知 情境创设 基本观念 教学建议
  • 简介:以陕西无烟煤为原料,在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及氧气中氧氧化得到水溶酸,再将水溶酸在硫酸氢钾和浓硫酸混合介质中进行选择性脱羧,进而采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均苯四甲酸。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水溶酸脱羧产品粗均苯四甲酸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脱羧条件是:反应温度330℃,水溶酸:浓硫酸:硫酸氢钾=1:2:5,反应时间1.5h。在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纯均苯四甲酸的步骤中,最佳溶剂是2-戊酮。

  • 标签: 无烟煤 水溶酸 选择性脱羧 均苯四甲酸
  • 简介:制备以水作为分散剂的单壁碳纳米管-刚果红(SWCNTs—cR)的化学修饰电极,研究山莨菪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修饰剂对山莨菪的氧化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山莨菪的氧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双电子双质子过程,其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扩散系数、速率常数分别为6.49×10^2cm2/s,6.52×10^3moL/(L·S).基于实验优化分析条件,建立直接测定山莨菪的电化学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73×10-5.17×10^-4mol/L和6.31X10^-5-L14X10-4mol/L,检出限为1.74×10-4mol/L,同支电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6%.该方法也可用于山莨菪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单壁碳纳米管 刚果红 化学修饰电极 山莨菪碱 电化学行为
  • 简介:<正>一、背景作者在听完一所学校的两节化学课后,引发了关于"挖掘素材内涵,强化人文教育"的思考。作者听课的课题:生活中的酸和(第1课时);教学内容:如何识别酸和;教材版本:鲁教版上册(2007年7月第2版);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实验结论,最后教师留给学生10分钟时间当堂巩固。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重难点把握准确、学生反应活跃,教学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课本第118页"多一点知识"中"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这段化学史料未能引起教师的注意,没有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之中,即使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也不曾有。

  • 标签: 酸和碱 教学效果 教材版本 学生反应 实验结论 化学课
  • 简介:比较了微波场中密闭式及开放式条件下,甲壳素非均相法脱乙酰反应的动力学情况。研究表明:在密闭条件下,温度为120℃时,1.5min~24min内,脱乙酰反应是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7.69×10^-2·min^-1,动力学方程为:[-1n(1-D.D)]=7.62×10^-2t+0.7659。在开放式处理条件下,甲壳素脱乙酰反应过程比较复杂,反应不符合一级化学反应规律。

  • 标签: 甲壳素 微波 脱乙酰反应 动力学
  • 简介:以水杨醛为原料制备了5-溴水杨醛,将其与硫脲缩合合成Schiff配体及其钴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

  • 标签: 5-溴水杨醛 硫脲 Sehiff碱 钴配合物
  • 简介:<正>一、赤霉素的發現在三十年前,日本的一个病理学家黑泽在台灣最初發現許多稻田感染了叫做惡苗菌的真菌,(Gibberellafujikuyoi)这种真菌引起“惡苗”病或叫做稻瘋病。得这种病的水稻植株莖和嫩枝都会在开始時急剧地伸長,后变弱,稻粒產量低,得病嚴重時就完全死亡。但如果把这种真菌在培养液中培养,經过一定的時間,去掉菌絲体,用剩下的培养液或它的代謝產物一起处理稻秧的根,則秧苗的生长

  • 标签: 赤霉素溶液处理 茄子 培养液 真菌 水稻植株 病理学家
  • 简介:摘要:从学生熟悉的氢氧化钙入手,分析同类物质氢氧化钠在结构和性质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实验探究与微观分析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去认识物质。让学生学会从类别的角度分析物质的性质,学会用证据推理的方法判断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

  • 标签: 证据推理 化学性质 同类别物质 实验探究
  • 简介:将学科知识与认识过程、思维方法、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教学过程.不应是短暂的教学时尚,而是应该成为适应社会迅速发展以及学生未来成长需求的必然选择。当我们将观察世界的视角放在学科的产生、发展的本原上,就会发现原本被忽略而不应该被忽略的有趣的事物,这应该成为一种新的教学习惯。

  • 标签: 氨碱法制碱 客观真实 理想模型 社会生活 科学认知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关注被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上。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本文旨在以《海水制》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构建趣味课堂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初中化学 趣味课堂 构建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盐酸青藤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盐酸青藤对BSA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盐酸青藤猝灭BSA荧光过程的Stern-Volmer方程,得到盐酸青藤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过程;根据F觟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盐酸青藤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2.22nm;根据结合过程的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另外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盐酸青藤对BSA构象的影响。

  • 标签: 盐酸青藤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 简介:摘要:在探讨“酸和”单元的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素养导向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认知素养、情感素养、审美素养、实践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通过“酸和”单元的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针对“酸和”单元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酸和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如PH值测试、中和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和神奇。通过实践探究,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酸碱的定义和特性,还能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实践技能。

  • 标签: 素养导向 初中化学 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酸和碱”单元为例
  • 简介: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教育的必然追求.以"酸、、盐"教学为例,从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深化"三重表征"思维和关注实验探究三个方面,简述了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 标签: 基本观念 三重表征 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