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21岁。于2001年6月进藏,自2001年7月由于过度劳累和心情不好第一次出现不明原因反应,具体症状:情绪激动,呼吸急促,手脚(嘴唇)麻木,意识清醒,但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失控感),大喊大叫,四肢僵硬,站立困难,有恐惧感及濒死感等,吸氧休息后症状很快减轻。2002年去军队院校进修,军训期间再次出现类似症状。之后,如遇过度劳累、心情不好即出现上述症状,共计五、六次。

  • 标签: 惊恐发作 焦虑障碍 高原反应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管理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水平、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惊恐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工娱康复管理,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团体认知行为管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健康调查简表(SF-36)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AF、PSS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管理能够减轻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疗法 焦虑 生活质量 团体认知行为管理 惊恐障碍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惊恐障碍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关系,并分析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MethylTarget技术对111例惊恐障碍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进行BDNF甲基化水平检测,同时采用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PD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结果(1)惊恐障碍患者BDNF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7,95%CI=0.849~1.391,P>0.05);两者在BDNF基因启动子区的7个CpG片段甲基化水平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惊恐障碍患者BDNF基因启动子区BDNF_1、BDNF_2、BDNF_3、BDNF_4、BDNF_5、BDNF_7 CpG片段及BDNF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与其HAMD总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94~0.364)。而惊恐障碍患者BDNF基因及各CpG片段甲基化水平与PDSS和HAMA总分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P>0.05)。结论BDNF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惊恐障碍不存在关联,但可能与惊恐障碍伴有的抑郁情绪有关。

  • 标签: 惊恐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惊恐障碍与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DβH)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DSM-Ⅳ轴Ⅰ结构式临床访谈选取139例惊恐障碍患者(惊恐障碍组)和196例正常健康对照(对照组)。采用imLDRTM多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试剂盒对所有样本进行6个SNP位点分型,采用SPSS 16.0和PLINK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1)惊恐障碍组在NET rs5569多态性上携带G等位基因(76.3%)高于正常对照组(68.4%),携带A等位基因(23.7%)少于对照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OR=0.67,95%CI=0.47~0.95,P<0.05),而多重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加性模型显示惊恐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NET rs5569多态性各基因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48~0.96,P<0.05);隐性模型显示惊恐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DβH rs1611114多态性的基因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18~0.96,P<0.05),但多重校正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论是等位基因还是基因型,惊恐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DβH(rs129882、rs1611114、rs1611115)和NET(rs2242446、rs28386840)基因多态性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βH和NET基因多态性与惊恐障碍可能不存在关联。

  • 标签: 惊恐障碍 多巴胺β羟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我院的30名惊恐障碍,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评估患者用药前后焦虑情绪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用药8周前后,总有效率(93.3%)及无效率(6.7%),患者焦虑情绪缓解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头晕、乏力为主。结论惊恐障碍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焦虑情绪缓解明显,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帕罗西汀 惊恐障碍 临床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比较惊恐障碍急性期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及CBT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可接受性和耐受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获取从建库至2021年3月24日发表的有关惊恐障碍急性期药物治疗、CBT及CBT联合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时间为1~6个月,结局指标包括缓解率、有效率、可接受性和耐受性。采用网络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估计CBT、CBT联合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SS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erotonin-noradrenaline-reuptake inhibitors,SNRIs)、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MAOI)、苯二氮䓬类药(benzodiazepines,BZD)、去甲肾上腺素能再摄取抑制剂(noradrenergic-teuptake inhibitors,NRI)、其他药物的4个结局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采用Review Manager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软件的gemtc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GRADEPro对证据等级进行评估。结果检索发现7 173篇文献,72篇符合纳入排除条件,共12 293例患者。缓解率和有效率均比安慰剂高的治疗措施包括CBT+药物(RR:2.4,95%CI:1.7~3.5)、CBT(RR:1.8,95%CI:1.4~2.3)、SNRIs(RR:1.8,95%CI:1.5~2.2)、BZD(RR:1.6,95%CI:1.4~1.9)、SSRIs(RR:1.5,95%CI:1.4~1.7)、TCAs(RR:1.5,95%CI:1.4~1.8)(括号中为缓解率结果);其中CBT联合药物治疗优于SSRIs、SNRIs和TCAs,BZD的可接受性较好但耐受性较差,SSRIs和TCAs的耐受性较差。结论CBT联合药物治疗比CBT、BZD及常用抗抑郁药SSRIs、SNRIs有效,可能成为治疗惊恐障碍的一线治疗措施。

  • 标签: 惊恐病 认知疗法 药物疗法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亦称为急性焦虑发作。青少年惊恐发作患者因躯体不适、症状明显、发病突然等因素极易引发患者、家属以及学校老师的高度担忧,影响青少年及其家属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有研究表明^[1],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惊恐发作患者的焦虑症状。为此。我们应用抗焦虑剂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青少年惊恐发作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青少年 惊恐发作 认知行为治疗 抗焦虑剂
  • 简介:焦虑是人们常有的体验,是对外部威胁或内部冲突的一种反应。焦虑包括与害怕相关的强烈情感反应和生理反应。焦虑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如提高成绩,但常引起苦恼并对行为产生明显的负性作用。在不同情况下焦虑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当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威胁时会出现惊恐和强烈的自主觉醒(“战斗或逃跑”反应),

  • 标签: 焦虑障碍 生理反应 惊恐 下焦 作用 行为
  • 简介:情感障碍的发作在临床上可分为躁狂和抑郁两个时相,相当于20世纪初Kraepelin最早描述的“躁狂性抑郁”。此后提出过多种分类方法,发现都有所缺陷。最新版本的国际疾病分类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本文将展开论述。在一个病人的一生当中,情感障碍的这两种类型可以变换方式出现,因此,对反复发作性情感障碍,除了每次发作的病情诊断,还应做出“终生诊断”。

  • 标签: 情感障碍 躁狂症状 抑郁症状 流行病学 抗抑郁剂 电休克
  • 简介:焦虑是一种对威胁或压力事件的正常反应,通常是短暂和可控制的。它可能是作为“警报”机制,帮助个体准备对感知到的危险做出躯体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因此常见于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检查、研究或治疗的患者。按照惯例,对焦虑的心理症状和各种躯体症状应予以区别,而这些症状的大多数可归于自动觉醒(表1)。在下述情况下,焦虑被认为是有临床意义的:

  • 标签: 焦虑障碍 躯体反应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是描述患者的主观体验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临床精神病学的核心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感知障碍与思维障碍所包涵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表现。

  • 标签: 感知障碍 思维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脑是最耗能的器官,如果营养及能量代谢障碍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线粒体功能相关的细胞能量代谢,甲状腺功能及糖、脂、蛋白质代谢,营养供给及维生素、金属元素的代谢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重要病因机制,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双相障碍的代谢假说将得到更加清晰的阐释,也将为双相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代谢障碍 营养障碍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率高,而分离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二者共病时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双相障碍与分离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 标签: 双相障碍 分离障碍 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龄临床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诊断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从750例住院患者中,入选60-80岁年龄段共91例,均患高血压、脑卒中、长期卧床老龄患者,分为二组吞咽障碍组,无吞咽障碍组。对相关病因进行回归性分析,寻找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合并症。结果入选的91例60-80岁老龄患者中,导致临床死亡前五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慢阻肺、糖尿病.二组在同等条件下(均有高血压、脑卒中、长期卧床),出现四种并发症咳痰障碍、肺炎、营养不良、多脏器功能衰竭,构成比(%),分别为吞咽障碍组(男)91、93、100、100,(女)93、64、100、100;无吞咽障碍组(男)67、50、100、100、(女)67、100、100、100。出现吞咽障碍组的55例病例中,死亡25例,生存30例,死亡率45.45%。无吞咽障碍的36例病例中,死亡5例,生存31例,死亡率13.89%,P值检验,二组存在高度差异(P<0.001)。结论吞咽障碍是导致、咳痰障碍、反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最终老年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老龄 吞咽障碍 咳痰障碍 肺炎 营养不良 死亡
  • 简介:ED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和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从而无法获得或完成满意的性生活。ED是男子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早期在西方被称为“性无能”(impotence),我国称为“阳痿”。但是这二个名词医生和患者都不太愿意接受,而ED则更确切地定义了性功能障碍的本质,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应用ED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性功能障碍 男性 “阳痿” ED 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