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深入探讨了护理干预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包括饮食管理、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护理人员通过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同时,本文还强调了护理干预效果评估的重要性,指出定期的临床观察和生理指标监测对于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优化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干预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精准化,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推动护理服务向更高标准发展。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和持续的质量改进,胃溃疡患者的康复之路将更加顺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关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速度的影响.方法按照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快”“慢”的判断指标,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部已经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3例,将其分为发展“快速型”组及发展“慢速型”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体重指数(BMI)、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指标)资料,使用统计学中的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所有收集资料进行描述、分析、整理,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性.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分布、BMI、吸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病程、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中,性别、BMI、吸烟指数对COPD疾病进程无明显影响,呼吸困难评分高会加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进程.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速度;相关指标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30-02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另选体检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心室短轴方向各壁的舒张早期最大速度(Ve)与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结果A组Ve仅5个节段(基底后壁,中部前壁、侧壁和后壁,心尖侧壁)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组大部分节段(中部后壁、下壁和后间隔,心尖部室间隔除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组的多数节段SRe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基底及中部侧壁、中部前间隔除外),B组多数节段SR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中部前间隔除外);A、B组之间比较,仅基底部侧壁及后间隔有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舒张功能,VVI参数SRe有望成为一种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新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补液速度的快慢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本院急诊接诊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补液速度进行补液,观察组患者则依据休克指数公式计算所得速度进行补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补液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补液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依据休克指数公式计算所得数据对患者的补液速度进行调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补液准确率,并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强化护理质控管理的效果及器械消毒、灭菌改善与影响。方法:视2020年1月~6月消毒供应中心器械50件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视2020年7月~12月器械50件为观察组(强化护理质控管理),比较指标:①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不良事件;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结果:指标①:观察组干预后,所测得器械消毒灭菌评分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率较对照组低(P<0.05);指标②:观察组干预后,所测得工作人员综合素养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采取强化护理质控管理效果显著,可提高器械消毒与灭菌效果,减少相关不良事件,强化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P<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PDCA管理模式对西药房排药及发药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12月 100例西药房用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开展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组开展 PDC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结果: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组治疗效果、西药房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非高峰阶段的排药时间、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非高峰阶段的发药速度、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房用药指导组更好, P< 0.05。结论:西药房用药患者通过西药房工作人员开展 PDCA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知,减少患者烦躁情绪出现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法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法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法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法。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产生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国际医学中心进行查体的高血压患者18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其白细胞H2S产生速率,并对产生速率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相关炎性因子IL-6、IL-10及TNF-α的浓度关系比较,分析各组白细胞内H2S产生速率的差异,并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初诊高血压组白细胞H2S产生速率(0.176±0.077)nmol/μg明显低于非初诊高血压组[(0.217±0.092)nmol/μg,P〈0.01]。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白细胞H2S产生速率与平均动脉压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r=-0.228,P〈0.01),而与年龄、白蛋白、肌酐、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等无明显相关性。白细胞H2S产生速率与血浆IL-10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与TNF-α及hs-CRP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内源性H2S产生速度与血压水平有关,较低的血压水平伴随较快的内源性H2S生成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也是调节内源性H2S产生速度的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药房病区用药发药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儿救治的及时性,提升药师工作的成就感。方法:品管圈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8人的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根据“二八”法则,找出住院药房病区用药发药速度慢的因素,通过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对得出的原因进行投票,选定要因,对要因进行次数统计分析,根据“二八”法则选出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最终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平均发药时长由活动前的31.72min,下降到活动后的18.22min,目标达成率97.97%。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提高住院药房病区用药发药速度是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