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通常会造成神经损伤和脊椎后突畸形。现代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前路手术、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路短节段固定非融合手术以及微创手术。然而,在选择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时,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精确的分型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生物力学原理,鉴于患者固定节段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非融合术和微创手术正在逐渐应用于临床,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内固定治疗和手法复位保守治疗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段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1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保守治疗5例,与手术治疗切开内固定组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内固定组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保守治疗组。内固定组因腰部内固定牢固,生活质量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在治疗胸腰段脊柱单纯压缩性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但手术组在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较重、或伴有脱位、骨质疏松患者时优势明显。缺点是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椎体支架、螺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手术与脊髓血供损伤的相关性和设计合理脊柱手术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例成人脊柱脊髓标本,对其中4例进行血管铸型处理,15例进行乳胶血管灌注处理。为充分了解脊柱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脊柱脊髓的血供及代偿通路,选择10例胸腰段脊柱手术,并对其进行超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胸段动脉的吻合点主要位于髂棘肌肉和椎间孔周围,腰段动脉的吻合点主要在腰大肌和髂腰肌,节段动脉发出跟随动脉的部位位于肋横突关节内侧椎间孔。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胸腰段、相邻的节段动脉之间及对侧同名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吻合。结论跟髓动脉分支前是脊柱前路的矫形实施的理想位置,对多个节段血管行结扎处理;跟髓动脉分支后,经胸腰段相邻的动脉之间宜进行侧前入路;为减少血管损伤的发生,选择在经过椎弓、椎体中进行后入路截骨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随机自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选取5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实施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单纯的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88.88%、治疗后凸Cobb角(4.48±2.05)°、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8.12±2.95)mm、治疗后椎管内占位(27.66±2.67)%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凸Cobb角、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椎管内占位对比结果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柱胸腰段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椎体的前缘平均高度及后凸度数均得以改善,但观察组在指标数据改善更明显,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高,可显著改善患者椎体病变情况,维持脊柱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术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15)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5)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矫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矫形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我院接治的46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均为23例,传统组采取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优于传统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创口小,痛苦较小,临床实践和推广意义深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以及早期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病人一共有89例,对89例病人采取临床手术治疗以及早期康复,对其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本文89例病人,术前平均移位(2.1±0.7),Cobb29.82±4.07度,椎体高度82.25±5.31%,神经功能评分B级,均于24-48小时内予复位、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6个月,椎体间移位基本复位,后凸成角减少,术后Cobb角12.12±3.51度,椎体高度平均为(89.71±3.19),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E,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采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功能、关节功能以及肌肉功能早日恢复,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骨科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患者,作为本次医学研究重点观察对象。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情况,PSQI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使用术前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疼痛,提升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3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5-66岁。损伤节段T1212例,L18例,L25例,L32例,L4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0天,均为爆裂骨折。脊柱后凸程度(Cobb角)20-40度。椎体高度压缩至正常的30%-70%。治疗按置钉、减压、复位、植骨步骤进行。结果随访平均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0%-100%,Cobb角平均3度,30例Frankel分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吸氧、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脉滴注头孢他定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定联合痰热清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头孢他定、痰热清三者相结合的中西医综合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病症,及时起到止咳、平喘、解痉、祛痰、抗感染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用AF内固定系统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同时予伤椎椎体椎板有效减压。统计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资料。结果术后随访7-36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6.7±7.4%,后缘高度恢复至98.5±6.3%,Cobb角恢复到4.7±2.6°。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术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33例提高1~3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锥板切除减压术用于锥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者,或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有椎管狭窄者、椎间盘突出压迫或爆裂骨折压迫的患者者。而对26例此病因引起的胸腰髓压迫患者中的14例患者施行全锥板截骨漂浮法手术治疗胸腰髓压迫症(此治疗方法获得黑龙江省新技术二等奖),手术过程顺利,在治疗期间根据治疗方案及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与相应的治疗、护理、康复、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住院日数及费用的全程管理,经出院后6个月—2年的随访和家庭康复指导,多数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能力,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节省了内固定物所产生的大笔费用,受到患者的认可及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