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一)如何读书治学,古今谈者甚众,时有异同。这里所说,只是个人就读文史书方面提出的一得之见。在大学内,文学与历史本是两系,每系又分门别类,各有专业。可是学文学而缺乏历史常识,学历史而又不通文字训诂,恐怕都会多有滞碍,难于通达。俗谓'文史不分家',实有至理,不过着重点各自不同而已。无论专业为何,都不妨读一些文史书。诗文、词曲、小说、戏剧、经传、野史、笔记、杂著等等,各凭所好,随意阅读,可以丰富生活

  • 标签: 读书治学 文字训诂 历史常识 刘孝标 学文 高贵乡公
  • 简介:本文介绍了大连图书馆所藏两种,考证出的版本渊源;纠正各家的著录错误,尤其是海正忠先生的舛讹;并强调乾隆三十三年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清真释疑》 版本 袁二
  • 简介:前几年在修志工作中,屡屡发现寺观宗祠梁枋及碑碣上有一些奇怪的纪年方法和纪月方法。如:“大清咸丰八年岁在著雍敦(爿羊)(音脏)橘如月春分前一日”这里的“橘如月”即夏历二月的别称。可是“著雍敦(爿羊)”到底是什么意思?颇令人费解。于是一方面请教前辈,

  • 标签: 纪年 咸丰 修志工作 宗祠 碑碣 意思
  • 简介:“困惑”对学生、老师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面对疑惑,学生不仅需要结果,更需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要让解惑成为指点方向、引领思维、传授方法、启迪智慧的过程,成为催生教学精彩的过程。启发的方法固然很多,而“答非所问”则是有效方法之一。这里的“答非所问”指的是,学生提出困惑,教者“答非所问”,以促使学生进行快速思辨,通过自我探索,最终恍然大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的“答非所问”,能让释疑解难走向智慧。

  • 标签: 答非所问 启迪智慧 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 传授方法 自我探索
  • 简介:找到了上面二个证据后,我还意犹未尽,我找到了一些其它的有关资料,它们也同样能说明这个实际上很简单的问题。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太仓 资料 证据 实际
  • 简介:《魏郑公谏录》是记载初唐名臣魏徵谏诤奏对的专录,在唐史研究中一直是作为重要的史料加以利用。本文考证了其版本流传,辨析了作者署名情况、在宋代得以重新校正和梓行的过程,借此管窥宋代谏书流传广泛的政治背景和时代风貌。

  • 标签: 魏郑公谏录 王方庆 李彦颖
  • 简介:清康熙年间初版,是苏东坡诗集的最佳版本,莫友芝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得此书,于道光十三年读毕,书页间有莫友芝的眉批、行批及手记一百余处,除逐字进行圈点外,另有7种印章钤40余处,故这套书(10本)具有较高的文物和研究价值.

  • 标签: 莫友芝 精读 施注苏诗 简介
  • 简介:“橘逾淮而北为枳”见于《周礼·考工记》,《淮南子·原道训》则有“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之语,故橘北移有枳、橙之异,后流为橘有二变说。本文从经、子语境考察枳、橙之异及橘化枳的问题,认为:二书中枳、橙差异的表述,出于百家异说的风气,本为同义相代;“橘逾淮而北为枳”后来成为伪常识,历代经学者的解释,皆本《周礼》“此地气然也”之说,而子部之书,对经书中的这一命题不仅怀疑,而且从植物分类的角度提出橘枳不同种、橘枳不能化的看法,此看法得到移植和嫁接实践的证实。比勘经、子语境中两种认识的差异,可见中国传统学术特点之一斑。

  • 标签: 淮河 经学 子学
  • 简介:《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在文字的释读上,较以前的研究精进许多;但依然存在一些释读难度大、难以隶定的未释字,整理者往往以"□"代之。综合草书、碑刻、敦煌等各种材料,有些未释字可以正确释读。此仅选取字形清晰完整的未释字5例进行讨论:简122的"单□食"、简166"□食马"、简102的"送食□常"、简493的"扜迫□达"、简495的"□阳亭",分别当释为"单糧食"、"給食马"、"送食違常"、"扜迫倉达"、"害阳亭"。

  • 标签: 《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 未释字 疑难字
  • 简介:稽考正文讳字,结合相关史实,可以断定上海图书馆藏《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乃景定五年(1264年)刊印之初刻本,其版本价值弥足珍贵。该书不仅对釐清《礼部韵略》系韵书体例嬗变、渐次增补的脉络等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所提供的南宋场屋鲜活实例,展现了士子以何种心态、何种方式应对功令程式,为深入研究宋代诗赋取士、宋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标签: 《礼部韵略》 《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韵释疑》 初刻本 学术价值
  • 简介:本文通过传记档案等文献与《清圣祖实录》的比对,指出这些史料在记述康熙四十七年众臣保举皇太子及其首倡人物史事中有不实之处,并对撰修者书写这一史事的立场和观点提出看法。旨在探讨如何正确研读史料,并据此探究历史真实。

  • 标签: 一废太子 康熙帝 满洲大臣 史料 史实
  • 简介:《孔雀东南飞》中的焦刘爱情悲剧实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兰芝被遣,二是兰芝被逼再嫁,而在逼者中,其兄起了主导作用。笔者结合江苏仪征汉墓出土的《先令券书》,对第二个环节中的两个疑点作了补证和新释。结论是:第一,西汉中期之后直至汉末,妇女改嫁再嫁之风并未受到提倡守节的官方文化太多的影响,兰芝自杀确属殉情;第二,根源于周代宗法制的“夫死从子”决定了长兄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的家长地位,这也是焦刘悲剧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孔雀东南飞》 《先令券书》 再嫁 夫死从子 悲剧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