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等不同影像学诊断方式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63例经我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X线平片、CT以及MRI诊断确诊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三种不同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3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X线、CT和MRI的检出率分别为65.07%、88.89%和100.00%,MRI检出率显著高于CT和X线。结论X线平片、CT以及MRI均能作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法,但MRI较之于X线平片和CT对于病变的检出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照射部位中心对DR摄影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90例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行DR摄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两次DR摄影,一次为中心线未对准受检部位中心进行拍片,另一次为中心线对准受检部位中心进行拍片。结果中心线对准检查部位中心的DR摄片所摄甲级片比例明显高于中心线未对准检查部位中心的DR摄片,乙级片比例明显低于中心线未对准检查部位中的DR摄片,且中心线对准检查部位中心后无废片产生,而中心线未对准检查部位产生较多废片,P<0.05。中心线对准检查部位的DR摄影电压、电流耗能明显低于中心线未对准检查部位的DR摄影,P<0.05。结论中心线对准检查部位中心可有效提高DR的摄片质量,减少DR拍摄时的耗能,临床拍片时需要严格掌握DR中心线的应用,提高DR摄片质量和准确率,从而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和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患者的X线和MAR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分期诊断例数。结果X线检查骨髓瘤患者35例,检出率为70%,MAR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7例,检出率为94%。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多发性骨髓瘤分期为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X线检查骨髓瘤分期为Ⅰ期11例,Ⅱ期15例,Ⅲ期11例,MRI检查骨髓瘤分期检测率明显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RI检利用MRI检测可以有效提升疾病检出率和分期诊断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12例,随机分为采用旧产程标准的对照组(n=56)以及采用新产程标准的观察组(n=5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产状况和新生儿预后状况。结果(1)生产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间(5.1±1.3h)略长于对照组(4.3±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出血量(423.6±11.4ml),产后感染率(7.14%)与对照组的(417.6±10.2)ml、(7.1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73.21%,高于对照组的48.2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0.6)分,略高于对照组的(8.6±1.3)分,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能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对母婴预后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中临床路径质量标准的试用评价。方法以临床路径标准为基础,根据住院流程及治疗过程等内容制定病案质控。现对2011年-2012年期间我院50类病种、2000份病历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因素和措施进行回顾分析,探索并完善临床路径病案的管理模式。结果临床路径质量标准经过一年的试用,我院临床路径各项指标均达到“三好一满”的标准要求,患者满意度、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等指标得到显著成效。结论临床路径病案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路径规范的实施息息相关,建立并实施规范合理的临床路径病案制度即临床路径质量标准,对临床路径的工作十分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诊断标准及其分级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60例晚期妊娠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260例晚期妊娠产妇进行羊水指数检测,按照8cm和18cm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低于8cm为羊水过少,超过18cm为羊水过多,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分析260例晚期妊娠产妇超声诊断羊水指数情况。结果260例晚期妊娠产妇超声诊断羊水指数在3.6~5.0cm,4例,占比1.54%,5.1~8.0cm,8例,占比3.08%,8.1~18.0cm,232例,占比89.23%,18.1~20.0cm,4例,占比1.54%,20.1~32.9cm,占比4.61%,其中,3.6cm是最低值,32.9cm是最高值。结论超声检测晚期妊娠羊水量异常的诊断标准为低于8cm表示羊水过少,超过18cm表示羊水过多,确定羊水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羊水过多、过少均为异常,8cm和18cm为分级的诊断标准,为临床诊断和羊水量异常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手术)与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与术后GC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并发症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上尿路结石患者予以B超引导下的新标准通道行经皮肾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5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86例新通道)与B组(72例微通道),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158例患者穿刺均获得一次成功。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4.6±23.3)分,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5.5±17.8)分,两组相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A组患者一次的结石清除率为81.4%(70/86),B组患者一次的结石清除率为58.3%(42/72),两组相较,差异明显(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的例数分别是8例和20例,予以抗感染治疗与补液等后均恢复正常。A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是(79±11)mL,B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是(75±10)mL,两组相较,不具差异(P>0.05)。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患者予以B超引导下的新标准通道行经皮肾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微通道,应予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下面简称标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没有使用此标准时急救半径需20分钟以上的各类危急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使用此标准管理后相同急救半径中各类危急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查看护理记录单比较两组转运途中按已有规定完成开通静脉通路、采集血标本、微量血糖测定、知情谈话、ECG检查等常规操作的人次百分比。结果观察组按规定完成各项操作的人次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大。结论《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为急救护士提供了便捷、科学、量化的分级分诊标准,也为我院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措施响应考核标准,全面提升了我院院前急救质量,最大限度保障了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