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1960年,11岁的撒德·博蒙特生了一场怪病。他常于恍惚间听见、看到无数只麻雀,随之而来的是剧烈的头痛。经过脑外科手术,他渐渐痊愈了。20多年以后,撒德以真名发表的两部小说使他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而他随后以乔治·斯塔克为笔名发表的多部犯罪小说则深为读者推崇,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撒德始终固执地保守笔名的秘密,使读者以为斯塔克确有其人。法学院学生克劳森发现了笔名的真相并想以此敲诈一笔,谁知撒德于无奈中决定公开秘密,并宣称不再写斯塔克小说,而要找回自己的风格。《人民》杂志为此轰动性的消息撰写了专访,女摄影师还别出心裁地在撒德别墅所在地缅因州洛克堡镇的公墓为斯塔克这位“畅销小说家”举行了葬礼,拍了些怪照片。

  • 标签: 斯塔克 女摄影师 克劳森 博蒙特 缅因州 轰动性
  • 简介:本文主要分析了《蛙》中姑姑这一悖论式悲剧形象,研究了姑姑性格特点之间的悸论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生姑姑悖论式悲剧形象的社会与人性的原因;最后总结了作者莫言塑造姑姑这一悖论式悲剧形象的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在现实或者文学中所要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谴责与诘问,更多的是理解过后的理性面对与宽容。

  • 标签: 姑姑 形象 悖论式悲剧 现实意义
  • 简介: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矣。'——刘餗《隋唐嘉话》

  • 标签: 《以人为镜》 唐代 笔记 刘餗 中国
  • 简介:元杂剧《赵氏孤儿》作为18世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在当时欧洲知识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18世纪德语文学作品当中,接受并化用“赵孤”题材的一个例子,是克里斯托弗·马丁·维兰德的小说《金》。本文试图从维兰德小说的文学形式入手,从体裁史角度考查《金》中“梯方成长故事”所体现的“君主镜鉴”与“修养小说”两种文学体裁的特征,并发掘这两种体裁传统在“梯方成长故事”中此消彼长的张力关系,以及由此折射出的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学的个体化与市民化倾向;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赵孤”题材在“梯方成长故事”中与以上两种文学体裁传统的具体结合方式,为研究维兰德对于《赵氏孤儿》的接受提供新视角。

  • 标签: 维兰德 《金镜》 《赵氏孤儿》 君主镜鉴 修养小说 体裁史
  • 简介:<正>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小说里出现的一个现象是:荒谬支配人的行动,主人公的感情和言行无定则可依循,因而往往同他们的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个时期的作家爱用滑稽的形象来讽时喻世,常常使他们的“疯”主人公参与世界事务。唐利维(J.P.Donleavy,1926-)在他的《坏人,非凡的人》(ABadMan,ASingularMan)里,特里·萨

  • 标签: 美国社会 小说家 科学幻想小说 思想性 当代美国小说 六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