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食管返流(Cr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典型症状包括烧心、返酸、腹胀常见于餐尤饱餐或高脂餐,在平卧或弯腰加重,服抗酸剂可缓解。GERD还可有些不典型或谓之食管外症状,研究发现约50%非心源性胸痛,78%慢性声音嘶哑,82%哮喘部分慢性咳嗽与GERD有关。

  • 标签: 胃食管返流病 临床治疗 非心源性胸痛 典型症状 慢性咳嗽 研究发现
  • 简介:背景:由于克罗恩(CD)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及人口老龄化出现,将可能有更多老年CD患者。目前对老年CD临床特点缺乏足够了解和认识。目的:通过分析老年CD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探讨老年CD与中青年CD异同,减少误诊。方法:采用χ^2检验分别对15例老年CD和118例中青年CD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老年CD占所有CD患者11.3%,男女比例2.0:1;临床表现以腹痛、消瘦、发热、腹泻和乏力较为多见,除腹泻发生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外(33.3%对54.2%,P〈0.05),其他临床表现两组均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小肠同时受累最为多见,实验室指标中白蛋白下降和血沉增快最为多见,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老年组CD并发发生53.3%,肠梗阻最为多见,未见肛周疾病;肠外表现发生26.7%;老年组CD误诊结肠癌、缺血性肠较多。老年CD中33.3%患者因并发症行手术治疗,26.7%患者明确诊断手术。内科治疗包括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和激素。结论:老年组CD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受累部位和并发症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误诊结肠癌、缺血性肠居多,治疗中应用激素相对较少,国人老年CD临床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 标签: 老年人 CROHN病 回顾性研究 肠外表现 并发症
  • 简介:比较两国产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试剂检测效能。方法选择经抗病毒治疗HBVDNA载量在﹤1×10^4IU/ml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6份,采用两国产H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HBVDNA,对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再检测,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两试剂差异。结果在36例临床血清中,14份经科华试剂检测结果﹤500IU/ml,圣湘试剂检测结果仍﹥1.00×10^3IU/ml;对其中获得检测数据31份标本进行试剂检测结果相关分析,发现较好(r=0.817,P﹤0.05);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阳性分别为55.6%和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00);对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定量检测显示,两试剂检测水平平均值与理论水平线性相关较好(湖南圣湘r=0.999,上海科华r=0.992),圣湘所有检测相对偏差均在±0.3logIU/ml之内,科华有两次检测相对偏差超出了±0.3logIU/ml范围,提示圣湘试剂检测结果更稳定,使用纳米磁珠核酸提取法检测结果较煮沸法更加准确。结论纳米磁珠提取核酸方法不仅具有更广线性范围,同时可显著提高国产HBVDNA检测试剂灵敏度和准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 国产检测试剂盒 效能
  • 简介:背景:胰腺实假乳头状瘤(SPNP)并非罕见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近年报道例数明显增多。目的:总结SPNP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回顾分析20031月~20076月上海瑞金医院收治13例SPNP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α1-抗胰蛋白酶(AT)、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CD56、CD10、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等表达。结果:526例胰腺肿瘤患者中,13例(2.5%)诊断SPNP,男女比例1∶5.5,平均年龄31.5岁,瘤体平均直径8.0cm。术前影像学诊断SPNP6例(46.2%)。组织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大小致,排列成实片状区和假乳头结构。影像学显示4例浸润血管和周围组织,其中1例发生肝转移。免疫组化示α1-AT、α1-ACT、波形蛋白均呈阳性,11例NSE阳性,无胰岛素和胃泌素阳性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SPNP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重要价值,手术治疗对SPNP疗效较好。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对47例女性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47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PBC患者平均年龄(57.42±6.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60.0%)、乏力(42.9%)、纳差(41.4%)、黄疸(45.7%)。所有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升高,38例患者(92.9%)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36例患者(62.9%)血清IgM升高,98.6%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亚型抗体阳性。47例患者均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46.8%,晚期(Ⅲ、Ⅳ期)占53.2%,所有患者均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各项患者ALP、AST、ALT、胆红素均显著下降。结论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乏力、纳差和不同程度黄疸,血清ALP和GGT水平升高、AMAAMA-M2亚型抗体阳性,熊去氧胆酸治疗PBC有效药物。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抗线粒体抗体
  • 简介: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在慢性胃炎(CG)和消化性溃疡(PU)病患者中感染情况,研究其相关。方法对经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查1245例慢性胃病(CGD)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除复合性溃疡(COPU)HP检出55.6%外,其他CGD患者HP检出30.8%~36.6%。结论HP存在与CGD无明显相关

  • 标签: 慢性胃病 患者 相关性 HP 幽门螺杆菌 检出率
  • 简介:目的评价病人对三清肠剂耐受和对肠道清洁效果。方法9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改良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3in1")、磷酸钠盐溶液。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患者对三清肠剂耐受;由肠镜操作医师评价肠道清洁效果。结果三清肠剂中,和爽"3in1"和磷酸钠盐溶液在口味以及气味上易于为患者接受;磷酸钠盐溶液由于服用量少,患者易于耐受,和复方聚乙二醇相比,对患者夜间睡眠影响较大;在清肠效果上,三清肠剂效果相当。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相比,服用磷酸钠盐溶液肠道汽泡较多。结论三清肠剂肠道清洁效果大体相当,和爽"3in1"和磷酸钠盐溶液由于口感、气味较好为患者接受

  • 标签: 清肠剂 耐受性 肠道清洁效果
  • 简介:病人女性,56岁。不明原因发热4天,体温高达39.8℃,全身酸痛,乏力、腹胀,左腹部胀痛,并触及包块,食欲不振,在院外给予“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无效,病人又出现恶心、呕吐、尿量减少,2天未进食,急送本院。查体:T39.8℃、P92次/min、R21次/min、Bp14.7/9kPa,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不振,贫血貌,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浅表淋

  • 标签: 双侧多囊肾 术后护理 ICU 护理措施 消毒隔离
  • 简介:19952月至199812月,对52例血清抗-HB8阳性肝炎患者采用PCR法进行了血清HBVDNA检测,现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状态 抗阳性 状态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合并慢性并发骨代谢改变机制。方法测定60例2型糖尿合并慢性并发症病人和60例糖尿并发症病人以及与其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60例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糖(FBG)、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羟脯氨酸(HOP)、尿脱氧吡啶啉(DPd)和骨密度(BMD)。结果2型糖尿合并慢性并发症病人组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BGP明显下降、尿HOP、DPd明显升高,BMD下降加快。结论2型糖尿病人骨密度下降,合并慢性并发症病人比无并发症病人BMD下降为快。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骨吸收 骨形成 骨代谢
  • 简介:婴儿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婴儿期最常见急危重症。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我们2003-01/2003-12应用纳洛酮氨茶碱治疗婴儿呼衰46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呼吸衰竭 纳洛酮 氨茶碱 疗效观察 联用 抢救成功率
  • 简介:生物制剂作为近二十年来新兴治疗药物,对炎症(IBD)疗效已得到肯定。然而,目前用于IBD治疗生物制剂均需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部分制剂需要在严密观察下输注。因而,寻找安全、有效口服生物制剂具有积极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新型口服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生物制剂 投药 口服
  • 简介:目的:对比西他赛为主二联和三联疗法对老年低分化胃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低分化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化疗组和二联化疗组,每组30例。二联化疗组给予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三联化疗组给予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肿瘤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OS)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联化疗组客观缓解临床获益36.7%、63.3%,三联化疗组客观缓解临床获益33.3%、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二联化疗组KPS评分为(71.5±6.6)分,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79.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TTP8.5个月,三联化疗组TTP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OS13.4个月,三联化疗组OS1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贫血、乏力)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西他赛为主三联疗法,西他赛为主二联疗法对对老年低分化胃癌效果同样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人使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二联疗法 三联疗法 老年 低分化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7例急性重症胰腺非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7例急性重症胰腺经及时有效非手术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疗效确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诊断标准 微循环 抗炎
  • 简介:随着英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CD)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TI)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1月—2017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 标签: CROHN病 英夫利西单抗 谷浓度 抗体 C反应蛋白质 血沉
  • 简介:临床护理工作中,持续胃肠减压普外科最常见项护理技术操作,并且对疾病转归也起着至关重要作用。鉴于人体生理解剖特点病人心理因素,有时也会造成插管失败,从而给病人造成不适和痛苦。为了提高插管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我院普外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渐提高了插管次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持续胃肠减压 临床应用 护理技术 插管技术 护理经验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1例,观察6肝癌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发生5.19%;大于60岁患者肝癌发生11.64%,显著高于50~60岁组患者5.36%和小于50岁组患者1.48%(P〈0.05);男性患者肝癌发生6.54%,显著高于女性患者2.67%(P〈0.05);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8.6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5%(P〈0.05);使用护肝药物患者肝癌发生7.50%,显著高于使用护肝药物患者3.82%(P〈0.05);HBVDNA≤1×104copies/ml患者肝癌发生7.00%,明显高于HBVDNA≤1×102copies/ml患者3.68%(P〈0.05);ALT反复波动患者肝癌发生8.76%,显著高于ALT反复波动患者4.40%(P〈0.05);对治疗依从好患者肝癌发生3.81%,明显低于依从差患者7.5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危险,高龄、男性、合并肝硬化、使用护肝药、HBVDNA低水平复制、ALT反复波动和对治疗依从肝癌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肝癌 危险因素
  • 简介:为了探索基底部宽大、无蒂直径大于3cm消化息肉内镜治疗方法,研究果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息肉摘除法。在内镜前端安装吸引套,圈套丝沿活检孔道插入并安放在吸引套内槽中.内镜插入消化到达拟摘除息肉部位.将吸引套顶端对准选下部位,将息肉吸入套内并收紧圈套丝,然后将息肉送出吸引套行电凝切除。32例病人采用内镜下吸引圈套法共切除消化息肉37人。

  • 标签: 内镜下 消化道息肉 电凝切除 吸引 摘除 基底部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进步,胰腺囊性病变检出逐年升高,鉴别不同类型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1月2013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收治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对入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肿瘤(SCN)9例、黏液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7例、实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准确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诊断和评估,EUS可作为进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治疗胰腺囊性病变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