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经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2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93.8%,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的71.9%,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经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施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健康教育路径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现支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支架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月于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就诊的PCI术后疑似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126例的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7.2±9.8)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36)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TG、TC、LDL-C水平,支架长度和支架数量均增加,HDL-C水平和支架直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OR=7.130,95%CI:1.680~12.754)、术后吸烟(OR=2.419,95%CI:1.013~6.21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0.537,95%CI:3.678~18.845)、支架长度(OR=1.593,95%CI:1.072~2.393)和支架数量(OR=2.541,95%CI:1.169~3.745)是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OR=0.659,95%CI:0.485~0.873)是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吸烟、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支架长度和数量是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则是保护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方法,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方法通过查阅相关中国期刊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和概括。结果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正确的指导患者并做好动脉冠脉造影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 护理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96例行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介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不良情绪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得知,采取介入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不良情绪比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急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介入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可降低术中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 内支架置入术 护理干预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低血压的护理分析。方法选择我科102例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回顾分析并总结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2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对其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症状均于1h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低血压,大多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所引起的,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则可能会出现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以便及时发现,配合医师进行相应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低血压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946例,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为标准,分为对照组(823例)和支架再狭窄组(12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支架情况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UA水平为(412.08±70.1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8±72.89)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3.5mm、支架长度>30mm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重要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支架再狭窄的另一危险因素(OR=1.653)。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与高尿酸血症明显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高尿酸血症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高尿酸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心内科320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男性196例、女性124例),通过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病例,将符合要求的病例分为支架再狭窄组102例、冠脉支架无再狭窄组218例,分析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冠脉支架再狭窄组102例(31.9%)、无再狭窄组218例(68.1%)。根据血尿酸水平分组,冠脉支架再狭窄与无冠脉支架再狭窄比例分别为:无高尿酸血症组64比164,高尿酸血症组38比54,高尿酸组发生冠脉支架再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2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冠脉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10年(OR=4.67,P=0.000)、糖化血红蛋白≥7.5%(OR=5.88,P=0.000)、吸烟(OR=1.69,P=0.023)、高尿酸(OR=1.35,P=0.008)、冠脉分叉病变(OR=4.46,P=0.000)、冠脉钙化病变(OR=2.08,P=0.025)及支架重叠植入(OR=1.53,P=0.032)。结论随着尿酸水平的增高,冠脉再狭窄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增高的趋势,高尿酸是冠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肾衰竭透析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实施PCI术,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手术前后和半年后BUN,SCr和尿量情况。结果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最多,其次为双支病变,再次为单支病变。C型病变的人数最多,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未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平均置入支架数量为3.1个。患者在手术后72h与半年后,SCr,BUN和排尿量和术前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手术后无心绞痛现象,半年后2例患者再次行PCI术。结论对于慢性肾衰竭透析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术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共计74例。按照奇偶数字法,分组74例患者分成A组与B组,每组37例。两组都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A组采取桡动脉路径,B组采取股动脉路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为(28.94±4.53)ml,B组为(36.01±6.04)ml。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B组为29.73%。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时间,A、B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桡动脉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又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为95.45%,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率为47.62%,部分血运重建率52.38%;并发症发生率为36.36%,死亡率为4.5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予以护理延伸服务对服药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所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192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延伸护理服务,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服药的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且MACE的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临床患者予以延伸护理服务,将服药的依从性提升,将MACE的产生率降低,对预后效果予以改善。

  • 标签: 护理延伸服务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青年及中老年患者AM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每组受试者3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并在治疗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青年组在发病诱因、单支血管病变、血栓负荷重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另外青年组在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均优于中老年组,住院时间也较短,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患者中,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相比,发病诱因更加明确,经过治疗,青年组的疗效更好。

  • 标签: PCI 年龄组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治疗组,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方案治疗;同期再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及血管再通几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效果突出,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发心房颤动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的预后,包括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98例。根据有无心房颤动,分为无房颤组(A组,273例,68.6%),并发房颤组(B组,125例,31.4%)。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患者药物服用情况。结果PCI术后患者中,合并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与无心房颤动的患者相比较,随访期间合并房颤组MACCE发生率较无房颤组有增高趋势(21.19%12.35%),主要为全因死亡率较高(5.9%1.6%,P<0.001),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相当。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并发房颤(HR2.55,95%CI1.05~6.15,P=0.038)、年龄(HR1.05,95%CI1.03~1.08,P<0.001)、肌酐水平(HR3.62,95%CI2.19~5.99,P<0.001)均为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后患者中,合并有心房颤动的患者与无心房颤动的患者相比较,合并房颤组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组;合并房颤组的MACCE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并发心房颤动、高龄、肌酐水平升高均为PCI术后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心房颤动,PCI 术后,相关性,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