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每天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都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伴随着国歌乐曲,鲜艳的五星红旗与日同升,历时2分零7秒.这恰好是整个太阳从地平线"诞生"的时间.在这个"巧合"的背后,有着一番故事……原国旗班的战士每天记录日出和日落的时

  • 标签: 太阳直径 地平线 国旗 地球自转 天文台 时刻表
  • 简介:现代汉语中,"‘X’+之际"格式的主要用法是表达时点,这一用法是由"‘X’+之际"的空间用法引申而来,大约在春秋时期"‘X’+之际"就已经发展出时间用法。"际"的逐级引申,带动了整个格式的发展,在古代汉语中"际"可以单独使用表达时点,现代汉语中"之际"不可分离。

  • 标签: 之际 时点 空间
  • 简介: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头字中的文字假借是真正意义的写别字,与先秦假借性质不同。进行假借性质的历时考察,有利于科学理清汉字发展的趋势、准确判定汉字的性质、科学展示汉字发展的历史,帮助典籍的阅读和理解,并为现代汉字简化、文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汉字假借 历时考察 汉字性质 汉字史
  • 简介:从共时层面看,“整整”除了搭配整数之外,还可以搭配有零头的成分;根据其实际的句法功能,“整整”应该界定为形容词。从历时层面看,“整整”的词汇化及词义的形成和“整”的词义演变是分不开的,“整整”是由“整”重叠使用发展而来的。

  • 标签: 整整 词性 词汇化
  • 简介:词义演变基本按照扩大、缩小和转移发展。"危"其义项的发展、演变对于古代汉语词义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把"危"字词义演变的历时层分为五个时期,运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手段,根据各种古代文学史料和古文字考据成果和"危"字词义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在不同史料文献中使用频率来研究"危"字词义在各朝代的演变过程和引申义项。

  • 标签: 词义演变 危字词义 危险 正直 引申义
  • 简介:栏目虽名"画史旧闻",然中心不在"画史",而在"旧闻",盖"画史"(即通常所谓之"中国绘画史"或"中国美术史"之属)一门,作为学科,盛传于国人之口虽已有年月,然从王国维君援引西学"美术史"理念入华始,亦不过百数年,方法与规范之欠缺,致使其状尚处不稳定之成长期。况古人学问之法,多重累积、考索,点滴感悟,而轻系统、谨严之学术耙梳,波及基本之史料搜集方法,亦可见其粗糙无章。执此之故,本栏专以"旧闻"名之,其意多偏于对往古史料之"钩沉",而非系统之耙梳。盖"旧闻"者,乃"闻旧"之人,执己之好,专心所为,多取点滴以成溪流的笔记法则,绘事感言、韵事佳话、奇人怪语等等,不一而足,又因其原初之随意、零散,故而这样的文字,既可供后世学者稽考以补画史之不足,又可为好事者夜读解乏之佐料,观明人张岱之《夜航船》,清人蒋宝龄、霞竹之《墨林今话》,乃至近人郑逸梅之《艺林散叶》及其续篇,无不有此一叹。知识之外复有趣味,史料之中亦见脉络,读史之人,不可不作如是阅读。本栏之设,将重点为读者诸君推介,晚近20世纪以来之中国画史掌故类阅读文本。本期所发为李维基君所藏之名家合作画一幅,下追三期亦有与合作画主题相关之文图奉于诸君。

  • 标签: 画史 中国美术史 墨林今话 蒋宝龄 霞竹 观明
  • 简介:作为古文献中极为常见的两个字,“说”与“悦”时常同时承担着表“喜悦”意义的任务,对此一般存在三种解释,即此二者为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通过考察文献,发现先秦时期,用来表达“喜悦”这一义项多为“说”,极少用到“悦”;两汉时“悦”开始与“说”平分秋色;魏晋南北朝“悦”在这一义项上渐渐取代“说”;直至唐宋,基本都采用“悦”而舍弃“说”。进而得出“说”为“悦”古字这一结论。

  • 标签: “说” “悦” 历时演变 古今字
  • 简介:语法隐喻是语义层在词汇语法层的重新联接与投射。语法隐喻的界定与阐释存在共时与历时两个互补维度。本文以语法隐喻的最典型体现形式——动词名物化现象为例,借助英汉语料库进行了共时与历时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共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不是一个两元的跨类,而是存在大量中间类型的连续统;2)许多表达事件过程的语义常体现为名词,但并不存在动名转换;3)从历时角度看,动词名物化常包含名转动、动转形、形转名等多个过程。总之,语法隐喻现象在不同的层面受到语言类型、认知方式、社会功能等多种因素的促动。

  • 标签: 语法隐喻 动词名物化 共时 历时 事件名词
  • 简介:本文以疯癫语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先秦至清的语料进行调查整理,归纳出该语义场主导词“狂”“癫(瘨、颠)”“疯(风)”,并探讨它们的历时兴替演变过程:先秦时期由“狂”主导,两汉至唐“癫(瘨、颠)”与“狂”竞争,元明时期“疯(风)”参与竞逐,清代“疯(风)”-统天下并朝主观化方向发展.其中,退居到非主导地位的旧词有不同的去向选择:“狂”多分布到其他词汇域中,而“癫”则渐渐隐退,只少量留存于医书术语中.

  • 标签: 疯癫 语义场 主导词 历时演变
  • 简介:"兑""说""悦""敚"为记录同一词位{悦}的古今字。本文以汉字职用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利用书写时代明确的文本来考察词位{悦}的历时用字情况,说明不同用字的字际关系,并说明用字变化的原因。

  • 标签: 古今字
  • 简介:上古时期的"名.量"式结构是作为描写性质而非计算性质的"名.一.量"结构的省略形式。在汉语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中,名量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功能逐渐分化,且产生了新的用法,最终词汇化为仅用于表总称的名量式合成词。更多还原

  • 标签: 名量结构 历时发展 分化 词汇化
  • 简介:摘要  共时和历时的范畴是索绪尔根据语言的时空位置所做出的划分,这一区分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划清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两条道路。这一对概念也伴随着结构主义的翻译理论进入了翻译领域,但翻译中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概念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最初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概念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对历时性和共时性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再次解读,认为这一对范畴是方法论上的抽象概括,不是机械的对立关系。随后,将这一对概念纳入了翻译领域进行再诠释。

  • 标签: 翻译 共时 历时 结构主义语言学
  • 简介: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西汉以后,“闻”替换了“嗅(臭、齅)”。为了不影响交际,基于词义引申所遵循的人类的共同的心理。“臭”专用于表示“气味”.“闻”替代“嗅”,“听”替代“闻”,这些都是词汇系统发展、演变内部调整的结果。

  • 标签: 嗅(臭 齅) 历时替换
  • 简介:词语搭配的时代特征与词语更替、词义发展相交织,对词语之间搭配关系的历史变化进行研究,具有历时性和描写性的特点;其性质是对词义的历时描写.

  • 标签: 词语搭配 变化研究 词义描写
  • 简介:自12世纪起,语言的普遍性一向是哲学、语言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目前相关研究往往限于探讨乔姆斯基的UG理论上。本文结合哲学史,对普遍语法的本质与哲学背景做了历时调查研究,特别探讨了UG的发展新动向,分析探讨了普遍语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概念、内涵、核心理论与研究内容,认为尽管名称不同,但从萌芽到现今生物视角下的假设演绎研究,核心始终如一,UG理论是语言普遍性研究深入发展的一个阶段,基于共同的认知普遍性与哲学基础上,不同角度的研究势必会殊途同归。

  • 标签: 普遍语法 语言普遍性 哲学基础 认知普遍性
  • 简介:'尗'为豆类植株及其籽实的初文。'叔'的初义是拾豆,后指称拾取的对象豆子。'菽'是'叔'的分化字。秦至西汉吕后时期'豆'开始替代'叔''菽'。西汉文景时期,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豆'已基本替代'叔''菽'。'叔'指称豆是词义引申的结果。'豆'替代'叔''菽'的原因可能不是同音通假,可能与古礼制的消亡、器物'豆'的消失及语言中词语的替换有关。

  • 标签: 演替
  • 简介:"同志"一词迄今已有两千余载,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语义从周朝两个单音节词指代志同道合,直到今天,"同志"在一定范围内引申为同性恋者的代称。文章试图以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观点以及范畴化作为理论依据,借助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古代汉语语料库以及《人民日报》数据库作为实证依据,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分析这一称谓的使用现状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并探究其语义和语用方面变化发生的原因。

  • 标签: 语料库 同志 共时 历时
  • 简介:2018年10月23日的伶仃洋上,从太平洋灌入人工岛的海风,吹散不了建设者的自豪与喜悦。筹备6年,建设9年,历时足足15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至此,长虹卧波,通途无阻。

  • 标签: 历时 港珠澳大桥 人工岛 太平洋 建设者
  • 简介:听写对听力能力提升的作用不是短时间能显示出来的。通过历时12周的观察,配合前后测和访谈问卷,探讨听写对不同听力水平学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听写对听力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效果。由此认为,听力较弱的学生应坚持采用听写手段来提升对各类语音现象的掌握,听力较好的学生应增加策略学习,辅助听力理解能力的提升。

  • 标签: 英语听写 听力水平 历时研究
  • 简介:元音提升是现代维吾尔语中的一种特殊语音现象,即当一个带有高元音i的后缀与某一词干结合时,或者当某一词干末尾的重音因缀接后缀而移到下一个音节时,如果词干和后缀之间只出现一个辅音,那么词干末音节原有的短而无重音低元音a和萏提升为中元音e(在第一个音节)或高元音i(在非第一音节)。另外,现代维吾尔语里的短而高元音i,u,ǖ等有时随着重音的下移而彻底消失。本文在引用维吾尔语历时音变现象的基础上,试图论证以上两种现象都是经济原则引起的结果。

  • 标签: 维吾尔语 元音提升 经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