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喜树对AP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和肺组织的保护机制。方法18只Balb/C雄性小鼠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AP组和喜树干预组(喜树组)。AP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肽和脂多糖的方法制备AP模型,喜树组于制模前腹腔注射50 mg/kg喜树,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常规行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采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腺组织炎症因子IL-1、IL-6 mRN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和肺组织CD45+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胰腺组织程序性坏死标志蛋白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磷酸化水平;TUNEL检测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喜树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分别为(2.30±0.31)分、(2.29±0.34)分、(1742.33±183.51)U/L和(46.90±2.17)U/L,均显著低于AP组的(5.06±0.88)分、(3.40±0.09)分、(2385.33±383.10)U/L和(69.13±9.76)U/L;胰腺组织IL-1、IL-6 mRNA表达量分别为95.79±48.11、255.50±213.32,均显著低于AP组的212.35±80.61、1006.80±509.06;胰腺和肺组织CD45+细胞数分别为(14.25±5.32)、(29.20±4.44)个/高倍视野,均显著低于AP组的(59.83±13.67)、(58.25±5.91)个/高倍视野。与AP组比较,喜树组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3.64±1.16)%比(1.92±0.29)%],磷酸化MLKL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显著降低[(1.75±0.20)分比(4.53±1.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喜树可能通过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并抑制腺泡细胞坏死重塑AP小鼠腺泡细胞死亡方式,进而减轻胰腺局部损伤及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

  • 标签: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胰腺炎 细胞凋亡 细胞死亡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伏立诺他(SAHA)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SAHA-CD)滴眼液,观察其对小鼠烧伤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方法制备SAHA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眼液中SAHA含量。取SPF级昆明小鼠75只,建立右眼角膜烧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将小鼠分为5个组,每组15只,其中0.1% SAHA-CD组、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造模后即刻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点眼,模型对照组即刻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5 μl,连续6 d。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并采用EyeStudio软件计算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制作角膜铺片并采用ImageJ软件计算CNV的长度和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角膜组织病理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角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质量浓度。结果制备的质量分数为0.1%、0.2%和0.4%的SAHA-CD滴眼液中SAHA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62%、98.33%和98.14%。造模后,各组模型眼角膜水肿、混浊。给药第6天,各组CNV长度和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655、8.802,均P<0.01),其中0.2%SAHA-CD组、0.4%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面积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0.1%SAHA-CD组、0.2%SAHA-CD组和地塞米松组CNV长度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第3天和第6天,各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F=6.345、7.149、18.650,均P<0.01;第6天:F=6.749、5.105、5.023,均P<0.01),其中0.2%SAHA-CD组角膜中VEGF、bFGF和MMP-9蛋白表达量均低于0.1%SAHA-CD组、0.4%SAHA-CD组和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HA-CD滴眼液可抑制小鼠烧伤后CNV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伏立诺他 角膜新生血管 碱烧伤 羟丙基-β-环糊精 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罂粟联合鹅颈灯在断指再植及皮辧移植术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断指再植及皮瓣移植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平均分至A组及B组,各25例。A组患者术后应用常规鹅颈灯治疗,B组患者则应用罂粟联合鹅颈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B组断指再植及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后经罂粟联合鹅颈灯治疗,其患指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P<0.05),该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5),且该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罂粟联合鹅颈灯治疗在断指再植及皮辧移植术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鹅颈灯治疗,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断指再植 皮瓣移植术 罂粟碱 鹅颈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炮制条件下金钗石斛中石斛与多糖的溶出情况。方法: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石斛含量,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检测多糖的含量,观察清炒,净制,酒炙三种炮制方法的溶出率。获得金钗石斛不同炮制方法的总皂苷,总黄酮的含量及石斛,苷元的溶出情况。结果:施用酒炙炮制法石斛,多糖含量比施清炒和净制的含量高。酒炙的金钗石斛石斛,多糖溶出率较清炒,净制的高。酒炙处理能显著提高金钗石斛中生物及黄酮类物质的溶出率。结论:酒炙的炮制方法金钗石斛效成分溶出率更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金钗石斛 炮制方法 石斛碱 多糖 溶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PCR检验与细菌培养的应用对提高阴道细菌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随机抽取了110例阴道细菌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分组分为实验组55例与参照组55例。其中实验组实行PCR检验而参照组采用细菌培养,重点对比两组的检验效果。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致病菌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参照组检验灵敏度、特异度相比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的应用可提高致病菌检出率,而且检验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阴道细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诊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9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细菌培养,研究组应用PCR检验,对比两组患者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和不同类型细菌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阴道细菌整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杆菌、加特纳菌等细菌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R检验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整体和具体类型细菌的检出率更高,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PCR检验 细菌培养法 诊断准确率 不同类型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筛查HIV抗体的效果。方法:择取104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疑似HIV感染患者,时间区间在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以金标准检测结果为参考。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后的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漏诊率。结果: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后,化学发光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95例,漏诊患者有1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中阳性患者有86例,漏诊患者有10例。化学发光的阳性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且漏诊率低(P<0.05)。结论:在对疑似HIV感染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时,运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吸附均可起到筛查效果,但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更能准确评估患者病情,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HIV抗体筛查 阳性检出率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细菌检查中细菌培养与PCR检查的检验效果。方法:阴道细菌受检者取样74例,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02月给予细菌检查,分别应用细菌培养(n=37,参照组)和PCR检查(n=37,实验组),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实验组阳性检出率97.30%,比参照组81.08%高,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查中,PCR检验阳性检出率更高,临床检验效果更佳,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检验效果 检查方法 阴道细菌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采血、末梢采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之间填写自愿参与研究报告单并展开健康体检的100例进行分析,血常规受检中,末梢采血的一组视为对照,静脉采血的一组视为观察,对比两组WBC (x109/L)、MCHC(g/L)、Hct、PLT (x10*/L)、RBC (x102/L)、Hb (g/L)指数差异。结果:观察组PLT (x10*/L)、RBC (x102/L)、Hb (g/L)指数偏高,WBC (x109/L)、Hct指数偏低,MCHC(g/L)数值相似无明显差异,(P

  • 标签: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性。方法:从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000例,经过实验条件筛选之后,选择8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800例患者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进行抗核抗体的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采用蛋白印迹诊断的正确率高于间接免疫荧光,采用蛋白印迹的敏感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都优于间接免疫荧光。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疑似患者,采用蛋白印迹准确率更高,更能够帮助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蛋白印迹法 抗核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CP和PBL的教学效果分析。方法:研究选取在我院实习的120例护士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习过程中观察组应用CP教学法,对照组应用PBL教学法。结果:分别对理论和操作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操作考核成绩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成绩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教学与 PBL教学在心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都比较好,能有效地提升临床护理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但与 PBL方法相比,CP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CP法教学 PBL法教学 心内科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应用尿液干化学检验与尿沉渣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尿液样本并将其96份,均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尿液干化学检验、尿沉渣检验及联合检验措施,观察三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及白细胞阳性率。结果:联合检测检测结果显著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措施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液干化学检验 尿沉渣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胡桃醌(Juglone)对野百合(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内皮间充质转化(EndoM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30只Sprague Dawley (SD)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PAH组,Juglone组,每组10只。通过MCT建立PAH模型。Juglone组于MCT干预2周后每天给予Juglone腹腔内注射;4周后,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及右心肥厚指数(RVHI),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血管形态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测定大鼠肺小动脉壁中α-肌动蛋白(α-SMA)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Endo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AH组大鼠体重低于Con组[(273.00±39.12) g比(408.90±17.63) g,q=15.774,P<0.05],而RVSP及RVHI则高于Con组[(39.66±5.26) mmHg、(44.02±5.47)%比(18.71±1.72) mmHg、(22.96±3.50)%,q=17.255、16.126,P<0.05];Juglone组大鼠体重高于PAH组[(346.30±16.12) g比(273.00±39.12) g,q=8.320,P<0.05],RVSP及RVHI则低于PAH组[(23.16±3.29) mmHg、(34.03±2.04)%比(39.66±5.26) mmHg、(44.02±5.47)%,q=13.289、7.480,P<0.05]。HE染色示,PAH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部分空泡变性。Juglone干预后管壁明显变薄;内皮细胞分布均匀。免疫荧光染色示Con组内皮层vWF表达为强阳性,未见α-SMA表达;PAH组内皮层vWF表达减弱,α-SMA为表达加强,出现vWF和α-SMA的双阳性染色,Juglone组内皮层vWF表达增强,α-SMA表达减弱,双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示,PAH组中vWF,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相对表达量低于Con组(0.54±0.17比0.83±0.01、0.61±0.16比1.06±0.03,q=4.517,8.231,P<0.05);Juglone组vWF,V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PAH组(0.78±0.09比0.54±0.17、0.84±0.02比0.61±0.16,q=3.738、4.207,P<0.05);PAH组中波形蛋白(Vimentin)、α-SMA、脯氨酰顺反异构酶1(Pin1)相对表达量高于Con组(1.10±0.05比0.70±0.09、0.94±0.07比0.53±0.06、1.01±0.07比0.48±0.01,q=7.965、9.547、11.416,P<0.05);Juglone组Vimentin、α-SMA、Pin1相对表达量低于于PAH组(0.86±0.11比1.10±0.05,0.63±0.09比0.94±0.07、0.73±0.12比1.01±0.07,q=4.779、7.218、6.031,P<0.05)。结论胡桃醌能够减轻MCT诱导的PAH,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抑制Pin1进而抑制肺动脉EndoMT有关。

  • 标签: 胡桃醌 肺动脉高压 内皮间充质转化 肺血管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美洛昔康联合小剂量秋水仙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洛昔康联合小剂量秋水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3.33%,P

  • 标签: 美洛昔康 小剂量秋水仙碱 痛风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三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益生菌组和三疗法组,每组39例。三疗法组予以三疗法,益生菌组在三疗法组的基础上予以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炎性因子、不良反应、复发率。结果益生菌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三疗法组的79.49%(31/39),P<0.05;治疗后,益生菌组症状积分均低于三疗法组(P均<0.05);治疗后,益生菌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较三疗法组(P均<0.05);益生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39),与三疗法组的7.69%(3/3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复发率为5.41%(2/37),低于三疗法组的25.71%(9/35),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三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可改善患儿炎症状态、临床症状,远近疗效较佳,不仅可提高总有效率,还可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益生菌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3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75)、观察组(n=175)。对照组采用四疗法(克拉霉素、瑞巴派特、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四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两组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86%(150/1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7%(127/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P < 0.001)。治疗后,两组胃肠道微生态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15.14、14.30、17.37,均P < 0.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分别为72.57%(127/175)、95.43%(167/175),均高于对照组的50.29%(88/175)、79.43%(139/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20.38,均P < 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35.15、44.91、16.76、5.73,均P < 0.001)。结论四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改善,有效抑制炎性反应。

  • 标签: 胃炎 幽门螺杆菌 多种药物疗法 有益菌种 胃泌素类 促胃动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开展标准三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胶囊治疗)与试验组(采用三疗法治疗),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两组治疗总效率对比中,试验组(96.67%)比参照组(86.67%)高,HP根除率(96.67%)高于参照组(85.00%),P<0.05。结论 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标准三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充分提升临床整体疗效,提升HP根除率,值得运用与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标准三联疗法 相关性胃炎 根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