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指各种原因造成指(趾)甲形态结构异常。很多皮肤疾病可引起甲病变,因其表现复杂多样,出现误诊、误治。本文就湿疹、扁平苔藓、掌跖脓疱、连续肢端皮炎等皮肤相关主要临床特征治疗要点进行总结,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清晰研判。

  • 标签: 皮肤病 甲损害
  • 简介:细菌皮肤表面最常见微生物,皮肤细菌感染也是最常见感染.这类感染可以来之凶险,也可以慢性迁延.因此,诊断和处理皮肤细菌感染所致疾病皮肤科医师重要基本功.本文旨在从整体上阐述细菌皮肤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皮肤 细菌感染 病理 治疗
  • 简介:目的报道窄谱UVB治疗泛发性光泽苔藓患儿1例。方法采用窄谱UVB照射法治疗全身泛发性光泽苔藓患儿1例,初始剂量0.5J/cm~2,逐步递增至1.15J/cm~2,维持该剂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0次,皮损基本消退,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窄谱UVB照射治疗儿童泛发性光泽苔藓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光泽苔藓 窄谱UVB
  • 简介:目的:评估梅毒控制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普及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成效。方法:2012用全国梅毒知晓调查问卷对梅毒防治干预试点区之荔湾区岭南街、非试点区之白云区黄石街分别进行居民梅毒防治知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2013对全市(不管试点区与否)大众就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并与2011基线比较。对问卷中8个问题准确应答6个定义知晓。结果:共调查5824人(其中2012专题调查523人),梅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83.9%,较2011上升了26%。其中,纳入梅毒控制试点干预社区,居民梅毒知识知晓80.9%,高于非试点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OR=1.46,95%CI1.09-1.97)。8人群间对梅毒防治知识8个知识点应答准确均分别存在明显差异,FSWs总体知晓高于其他人群。年龄文化水平越低、获取梅毒防治知识途径越少,则知晓则越低。本市不同行政区县域受访者、年龄等均影响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结论:我市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知晓逐步提高。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平台,结合外展干预可提高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水平,社区平台干预模式值得在梅毒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梅毒 STI 知晓 大众
  • 简介:背景目前我国通过性传播获得HIV感染正在快速增长。但在性病人群中,几种艾滋相关支原体感染流行情况尚不清楚。目的了解非淋菌尿道(NGU)和粘液脓冉颈(MPC)患者中儿艾滋相关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用培养法和PCR法对65例NGU/MPC患者牛殖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作了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梨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检测。结果生殖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检出阳性分别为23.1%(15/65)、12.3%(8/65)和1.5%(1/65);咽部牛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检出阳性分别为26.2%(17/65)、15.4%(10/65)和1.5%(1/65);生殖和咽部同时检出Mg占10.8%(7/65);生殖和咽部同时检出穿通支原体占4.6%(3/65);检出发酵支原体感染。结论在NGU和MPC患者中,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感染常见;生殖支原体和穿通支原体可能通过生殖器-生殖器或口-生殖器接触传播,并引起尿道和宫颈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艾滋病 支原体感染 宫颈炎 流行病
  • 简介:目的:建立准确、快速鉴定红色毛癣菌、指(趾)间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堇色毛癣菌等4常见皮肤癣菌高分辨溶解曲线(HRM)方法。方法:根据目的基因序列参考文献合成基因扩增引物,应用4HRM方法鉴定4常见皮肤癣菌,并利用rDNAITS测序验证其准确。结果:4皮肤癣菌表现出不同HRM曲线Tm值,后续rDNAITS测序证实了HRM溶解曲线鉴别不同种皮肤癣菌准确。结论:研究采用PCR-HRM分析方法,获得4个常见皮肤癣菌不同溶解曲线,可用于临床该类皮肤癣菌感染初步鉴定。

  • 标签: 皮肤癣菌 HRM rDNAITS
  • 简介:目的:考察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实验(CMIA)与TP-IgM抗体检测(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采用TPPA法作为金标准检测1000例住院患者血清标准,评价CMIA与TP-ELISA在梅毒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金标准中1000例血清标本梅毒检出12.3%,CMIA阳性检出12.9%,TP-IgM11.7%。CMIA法灵敏度98.4%(121/123),特异性99.1%(869/877),阳性预测值93.8%(121/129),阴性预测值99.8%(869/871)。TP-ELISA法灵敏度89.4%(110/123),特异性99.2%(870/877),阳性预测值94.0%(110/117),阴性预测值98.5%(870/883)。两组间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MIA灵敏和阴性预测值优于TP-ELISA法,可以替代TP-PA成为梅毒检测血清学检测首选方法。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检验 CMIA TP-ELISA
  • 简介:目的:研究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变(Amyloidosiscutisdyschromica,ACD)OSMR基因、IL31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PCR扩增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两姐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并进行测序,30个正常人样本作对照。结果:患者及其家系成员OSMR基因第14、15外显子和IL31RA基因第12外显子均未发现明显突变。结论: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发生可能存在遗传学上多变性。

  • 标签: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 OSMR基因 IL31RA基因
  • 简介:目的总结药物相关皮肤血管(DACV)临床特点、治疗、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师认识。方法收集2008-2014间就诊于我院皮肤皮肤血管(CV)患者158例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8例CV患者中49例DACV,引起DACV常见药物抗生素(30例,61.2%)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5例,10.1%),其中抗生素类β-内酰胺类所占比重最高(22例,44.9%)。临床表现中患者均出现皮肤受累,约1/4有发热,38.7%有消化受累,约1/2有关节受累,1/3有肾脏受累。实验室检查40.2%红细胞沉降升高,24.7%白细胞升高,18.4%贫血,20.4%抗核抗体(ANA)阳性,16.3%类风湿因子(RF)(+),6.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24.5%冷球蛋白(+)。治疗中27例(55.15%)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卧床休息病情完全缓解,其余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14例)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5个月后9例患者病情复发。结论抗生素(主要β-内酰胺类)和NASIDs类药物引起DACV常见药物。临床表现除皮肤表现外,往往累及消化、骨关节、肾脏等脏器。大多数患者在停用致病药物和卧床休息病情缓解,预后较好。

  • 标签: 血管炎 药物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后甲脱落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3月-20186月皮肤科门诊诊治310例甲脱落患儿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310例甲脱落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3岁,发病56.5%;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发病总数72.6%;平均受累指(趾)甲3.5个,其中拇指受累比例最高,接近90%;指(趾)甲脱落在患儿患手足口病后2~3周最多见,约占总体85.3%。结论甲脱落与手足口关系密切,甲脱落可能手足口后期并发症。

  • 标签: 甲脱落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文献分析
  • 简介:背景:约10%红斑狼疮(LE)由药物引起。超过60不同药物可引起医源性LE。作者报道3例由特比萘芬引起LE。观察:3例疑似皮肤真菌感染患者在接受特比萘芬治疗7周内,出现皮肤急性LE。患者病史分别为干燥综合征、肺癌和Kikuchi。在停用特比萘芬15周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讨论:早先曾报道16例由特比萘芬引起LE。包括13例女性。中位年龄54岁。报道中10例先前曾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5例以前患有LE。

  • 标签: 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 特比萘芬 KIKUCHI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真菌感染 干燥综合征
  • 简介:男性61岁患者,因头颈部、双上肢红斑和丘疹7+,加重水疱2周就诊.日晒瘙痒加重.皮肤科检查:头颈部密集分布大小不等红斑、丘疹,大部分红斑肥厚,部分红斑上可见黄豆大小窦,窦可挤出白色豆渣分泌物,红斑间散在结节、囊肿;双上肢散在红斑、丘疹,右手可见数个水疱.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下水疱,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稀疏淋巴细胞浸润.尿总卟啉1599.90μg/24h,24h尿液Wood灯照射检查下呈珊瑚红色.诊断:迟发性皮肤卟啉.治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硫酸羟氯喹片100mg每周2次口服,10d,患者水疱消退,无新发皮损,随访半年病情无复发.

  • 标签: 卟啉病 迟发性 皮肤
  • 简介: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形红斑药疹药疹中较重型,常伴有发热、关节痛、腹痛等,严重者侵犯眼、口、外阴黏膜,剧烈疼痛。20136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形红斑药疹并发癫痫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药疹 多形红斑性 重症 癫痫 护理
  • 简介:目的建立生殖支原体TaqmanMGB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宫颈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情况,以期发现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黏液脓宫颈之间相关。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建立TaqmanMGB荧光PCR检测技术;采集大连市皮肤医院性病门诊有黏液脓宫颈女性患者生殖分泌物标本74例、体检中心对照组标本63例,应用上述检测方法检测标本中生殖支原体。结果Taqman探针荧光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黏液脓宫颈患者生殖支原体阳性24.3%,对照组检测出生殖支原体;除不孕以外其他几项调查内容包括尿道炎症状、非婚接触史、复发性宫颈以及治疗史均与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联(P〈0.001),其阳性分别为17.6%、52.9%、42.5%、100%。结论TaqmanMGB荧光PCR法目前较为适用生殖支原体检测方法。生殖支原体感染可能黏液脓宫颈致病因素;生殖支原体检测在指导复发性宫颈治疗中有较为重要意义。

  • 标签: 宫颈炎 黏液脓性 支原体 生殖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