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总结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我院 2 例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特征、治疗方法等等,了解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相关特征。结果: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细胞中检测到的成分有 嗜铬素粒 A、突触素和 CD56等, 应用多层螺旋 CT扫描可以观察到患者的病灶组织形态,可以采取化疗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结论: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肿瘤细胞成分具有一定特征,并且可以通过 CT 等影像学方式来观察病灶组织形态,化疗在治疗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要注意预防毒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欲探究“全面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的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湖北省数据,了解15~49周岁有配偶且已育一孩流动人口的孩生育意愿,并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20.10%的流动人口明确计划生育孩。性别、年龄、户口性质、教育水平、就业身份、一孩性别、家庭平均月总收入、医疗保险、本次流动原因、流动累计时间、于流入地长期居住意愿影响流动人口的孩生育意愿。结论流动人口孩生育意愿偏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宣传,降低孩生育抚养的经济压力,完善抚育孩相关资源设施,以提高流动人口孩生育意愿。

  • 标签: “全面二孩”政策 流动人口 二孩生育意愿 影响因素 多分类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性尖瓣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间136例应用"四步法"行风湿性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结果。并与同期行风湿性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尖瓣修复成形患者围手术期病死率2.94%。术后1周及随访期间与术前相比,左心房直径显著缩小,尖瓣口舒张早期前向流速(E峰)显著降低,随访期间房颤消除率80.7%。成形组与置换组具有相同的早期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两组超声心动图主要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步法"修复风湿性尖瓣疾病的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四步法"风湿性尖瓣成形术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成形 四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4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糖尿病采取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胰岛素 糖尿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已成为老龄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常被用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线药物。随着膦酸盐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及长期应用导致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但目前尚无正式指南指导临床医生。本文将综述近年膦酸盐类药物在骨质疏松治疗领域的现状及进展,旨在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循证参考。

  • 标签: 二膦酸盐 临床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应用"四步法"行风湿性尖瓣病变修复手术,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和患者早、中期不良事件,分析此术式的优势及可能的不足。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本中心通过正中切口或右侧腋下切口完成风湿性尖瓣狭窄尖瓣修复术62例。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尖瓣修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62例患者均完成尖瓣修复,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轻度或微量反流。伴发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18例,5例通过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7例主动脉瓣完成修复,无明显反流。3例置换生物主动脉瓣膜,46例行三尖瓣瓣环成形,其余未行成形术。本组62例患者围手术期无输血,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随访4~22个月无死亡和不良事件,复查心电图均提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19例为轻度反流,40例为轻微反流,1例为中度反流,2例为轻中度反流,峰值流速(1.2±0.3)m/s,无狭窄,3个月后均停止服用华法林抗凝。对于风湿性尖瓣狭窄病变的患者,使用"四步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疾病风险调整模型对级公立和民营综合医院进行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探讨疾病风险调整模型在不同所有制医院医疗服务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基于成都市2017年和2018年1 032 865份病案首页,应用疾病管理智能分析和评估系统建立以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医疗服务费用、药品费用和手术耗材费用作为因变量、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计算风险调整后的病例组合指数(ACMI),对病死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风险预测,分别得出公立及民营级综合医院各指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比值(O/E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级公立综合医院ACMI值为4.63,略高于民营医院的4.55,救治患者的技术难度和资源消耗略高于民营医院;从O/E值来看,级公立医院对疾病病死率、医疗服务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用管理总体较好,各级民营综合医院住院费用等指标的O/E值差别较大,存在费用不合理的可能性;级公立综合医院手术耗材费用O/E值为1.54,费用管理上存在改进空间。结论疾病风险调整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机构收治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不能简单比较的特征,以个体病例为建模基础,实现了不同所有制医院的可比性,为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 标签: 住院 疾病风险调整 O/E指数 医疗服务评价 医院,公立 医院,私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导管尖瓣置换术被公认是治疗高龄高危主动脉瓣疾病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国产J-Valve瓣膜,应用瓣中瓣技术成功救治2例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尖瓣反流消失,未见瓣周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缩小,三尖瓣反流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在尖瓣生物瓣衰败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中,采用国产J-Valve瓣膜行瓣中瓣技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其长期效果尚需要大宗的病例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病灶切除的可行性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95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行次手术治疗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4例,女21例,男女比例约为3.5∶1。中位年龄56(14~82)岁。患者总体中位复发时间为25(2~164)个月,其中52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2(3~118)个月,4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中位复发时间30(2~1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单一部位复发72例,多部位复发23例。95例中57例于本院接受初次手术治疗。次手术采用腹腔镜手术22例,开放手术63例;射频消融治疗10例,其中8例为解剖性或功能性孤立肾的肿瘤复发,2例为腹膜后孤立复发病灶。初次手术为肾部分切除术的52例中,次手术时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9例,肾部分切除术5例,射频消融治疗8例。分析不同亚组患者次手术的肿瘤控制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95例次手术中位手术时间为148(35~330)min。中位出血量150(20~3 000)ml。术后发生Ⅰ~Ⅱ级并发症8例,包括伤口感染、贫血等,对症治疗后缓解;Ⅲ级并发症1例,为肾部分切除术后血尿,行介入栓塞止血后缓解。95例中位随访时间29(2~113)个月。8例再次出现局部复发,10例发生远处转移;6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肿瘤进展。次手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为85.8%,5年无瘤生存率为53.3%。残留肾脏、肾窝及腹壁复发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78个月,长于肾上腺及淋巴结复发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49个月,P=0.141)。结论对于术后局部复发的肾癌患者,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行次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在保证复发病灶完整切除的前提下,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远期肿瘤控制效果。

  • 标签: 癌,肾细胞 复发 二次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级和三级医院静脉治疗现状,为加强静脉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1月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其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便利选择医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各级医院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情况调查"。本研究共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发放问卷759份,回收759份,有效问卷743份,有效回收率为97.9%。结果本调查中,在调查日全院住院输液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68.0%~90.0%,平均79.6%;输液2.8~4.3袋/d,人均3.4袋/d。628家(85.3%,628/736)医院开展了中心静脉导管(CVC)技术,595家(80.8%,595/736)医院开展了PICC技术,三级医院开展PICC、中长导管盲穿、超声引导下应用塞丁格穿刺技术、X线、心电图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比例高于级医院,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队伍以本科学历、中级职称、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为主。70%以上的医院静脉治疗/PICC专科护士承担了PICC置管与维护、并发症处理、专科护理门诊、会诊、培训等相关工作。结论我国人日均输液量处于较高水平,输液管理亟待加强;静脉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大范围推广。我国初步建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静脉治疗专科护士队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工作地点得到拓展,工作内容以临床实践、教学为主。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静脉治疗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级医院静脉治疗技术、质量管理与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护理管理 PICC
  • 简介:摘要报道2例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反复横纹肌溶解症。例1伴波动性肌无力、肌痛,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均可见少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脂肪成分轻度增高,代测序发现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2行串联质谱检测示多种酰基肉碱增高,游离肉碱减低。由此可见,临床表现发作性肌无力、肌痛和反复横纹肌溶解症需要考虑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可能,下肢肌肉MRI和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无特异性表现,应与其他代谢性肌病相鉴别,串联质谱检测和代测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骨骼 活组织检查 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智能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近期次足月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41例次足月自然分娩女性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年龄24~41(33.27±4.88)岁,分娩孕周(39.67±1.15)周。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产后(6~9周)复查的初次分娩产妇54例为对照组,年龄22~36(28.52±2.77)岁,分娩孕周(39.12±0.87)周。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两组产妇静息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形态,并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分别测量静息及缩肛两种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计算两种状态下各个参数的差值;同时对两组产妇进行盆底肌肌力测定,比较两组间超声参数差值及肌力有无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初次自然分娩组及次自然分娩组肛提肌裂孔面积、左右径、前后径、左右两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15.92±2.76)cm2对(16.65±2.63)cm2、(40.93±5.63)mm对(40.27±6.21)mm、(55.54±6.05)mm对(57.92±5.27)mm、(7.03±1.51)mm对(7.44±1.23)mm、(7.49±1.44)mm对(7.44±1.44)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状态下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分别为(11.76±2.62)cm2对(12.09±2.78)cm2、(37.57±5.46)mm对(37.18±4.71)mm、(42.21±5.69)mm对(43.03±7.13)mm、(8.92±1.54)mm对(8.87±1.23)mm、(8.90±1.60)mm对(9.30±2.71)mm,两组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上述各参数缩肛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差值分别为(4.16±2.38)cm2对(4.43±2.70)cm2、3(1.00,5.00)mm对1(1.00,5.25)mm、(13.33±6.07)mm对(14.41±6.54)mm、(1.90±1.78)mm对(1.68±1.31)mm、1(0.48,2.40)mm对1.25(0.20,2.13)mm,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65%、68%(35例对28例),Ⅱ类肌纤维肌力不合格率为74%对79%(40例对3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次足月自然分娩产后女性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较初次足月自然分娩产后未见明显降低,为临床指导次分娩孕妇生育方式的选择及产后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骨盆底 盆底肌 收缩功能 产后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烯丙基一硫(DAS)对正己烷中毒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选取50只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AS对照组(100 mg/kg·bw)、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50 mg/kg·bw)、DAS高剂量干预组(100 mg/kg·bw)。正己烷染毒建立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DAS进行干预,监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吡咯加合物变化,并进行血清吡咯加合物的代谢分析,评价干预效果。另选18只大鼠随机分配到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中,每组各6只,作为卫星组,于第4周进行血清吡咯加合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从第2周开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体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体重增加(P<0.05),DAS低剂量干预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依次在染毒第2、3、5周开始出现步态异常。在实验终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步态评分均增高(P<0.01),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均缩短(P<0.01)。与DAS对照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DAS高剂量组大鼠转棒潜伏期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大鼠的平均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AS对照组和DAS高剂量干预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己烷模型组、DAS低剂量干预组、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均升高(P<0.01),DAS对照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7周实验终点,与DAS低剂量干预组比较,DAS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尿、毛发吡咯加合物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血清吡咯加合物在9~12 h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与正己烷模型组比较,DAS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血清吡咯加合物的半衰期变短、曲线下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S可能拮抗正己烷引起的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正己烷 中毒 大鼠 二烯丙基一硫 吡咯加合物 周围神经 神经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政策开放后由于高龄、具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高危孕妇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进一步上升,巨大儿对母婴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对母体的不良影响主要有剖宫产率增加,产道损伤率增加,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增加等,对巨大儿本身的影响主要有肩难产概率增加,产伤,新生儿窒息率,畸形胎儿出生率等不良预后发生率增高,其远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因此,胎政策实行以来对巨大儿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其发生率及其临床预后做一综述。

  • 标签: 二胎政策 巨大儿 高龄妊娠 发生率 临床预后
  • 作者: 李倩 余丽春 孙书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济南 25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基丙酸尿症(methylmalonic aciduria,MMA)并肾脏受累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6例MMA并肾脏受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儿确诊MMA的年龄从生后7 d~7岁(中位年龄6个月)。肾脏受累表现为孤立性血尿5例,孤立性蛋白尿1例,血尿和蛋白尿6例,肾炎型肾病综合征2例,溶血尿毒综合征2例;其中,伴肾功能受损4例。2例患儿行基因检测示MMACHC突变,均为MMA CblC型。1例患儿家属拒绝应用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出院后失访),余15例中,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放弃治疗,5例患儿症状改善,尿常规于治疗后1~4个月恢复正常。结论MMA合并肾脏受累表现复杂多样,轻重缓急不同,极易造成临床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正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甲基丙二酸尿症 肾脏受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护理人员生育胎返岗后的心理感受,帮助缓解其心理压力,为保障医院外科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3—9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外科工作的14名胎产后返岗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外科护理人员胎产后返岗存在三大压力源:岗位胜任力下降、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个人身心状况不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压力源对胎产后返岗外科护理人员造成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使其尽快适应工作节奏,减少压力源带来的负性影响。

  • 标签: 护理人员 外科 二胎 压力源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后超薄斜行筋膜瓣在Nagata耳再造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医疗美容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4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12例,年龄8~31岁。一期行肋软骨耳支架植入,期采用耳后超薄斜行筋膜瓣包裹支架加游离植皮,行耳再造手术,重建颅耳角,术后定期随访。结果54例中48例植皮完全成活,其中8例术后有积血,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患侧颅耳角形态、结构良好,皮肤颜色与健侧接近。结论在Nagata耳再造期手术中,耳后超薄斜行筋膜瓣血供可靠,创伤小,耳后不臃肿,手术效果好,是包裹耳后支架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耳廓再造术 筋膜瓣 小耳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