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8月—2017年10月,研究对象50例本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对照组(n=25),给予实验组患者冲击免疫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常规免疫治疗与冲击免疫治疗效果明显,但冲击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依从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性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性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性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性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的临床依从性,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开始治疗截止到2021年6月统计时间为止,登记在案愿意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T)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坚持ASIT时间达到或超过2年视为依从性好,未满2年者视为依从性差。结果共收集ASIT患者424例,成功随访311例,SLIT依从性为40.22%,SCIT依从性为70%,两者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1,P<0.05)。坚持2年以上治疗者,年龄5~14岁者67例,年龄≥14岁者70例,不同年龄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49,P<0.05)。SCIT与SLIT依从性差的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P>0.05),坚持不到1年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觉效果不明显,1~2年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觉症状缓解或控制,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19,P<0.05)。结论AR患者的SCIT依从性高于SLIT,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自觉治疗效果不明显。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NA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PBC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抗体(SLA)。结果PBC组的AMA(96.5%),ANA中的核膜型、着丝点型、核多点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组1例AMA阴性者ANA为核膜型;AIH组的ASMA(90.9%)、ANA中肌动蛋白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ASMA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有意义,ANA的某些核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有提示指导意义,故联合检测能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静脉、喷雾三联疗法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口服蒲地兰、多种维生素,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静点炎琥宁三联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利巴韦林气雾剂喷咽峡部,静点利巴韦林、维生素C及抗生素,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全部消失时间上均较对照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多种维生素、蒲地兰、利巴韦林气雾剂、炎琥宁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双黄连、利巴韦林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方法此研究共讨论108例血清样本,均为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住院及门诊患者,用LIAISON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和放射免疫计数GC-911-r测定其血清AFP,并进行精密度实验、对比实验、线性实验、回收实验。结果R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0.5-108.3%,平均为95.7%,线性实验为5ng/ml-401ng/ml;CL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2.1%-107.5%,平均为97.1%,线性实验为2ng/ml-939ng/ml。CLIA线性关系和回收率明显较好。对比分析实验直线回归性分析,r=0.994,此两种检查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值、中值、低值的精密度实验表明CLIA有较好重复性。结论测定AFP指数,建议可根据实际状况采用RIA或CLIA方式,此两种检测方式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相似,但CLIA方式安全性、精密度、准确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患儿1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5g(kg?d),0.8g(kg?d),1.0g(kg?d)用于治疗免疫性溶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时间及需换血人数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需换血人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关检查指标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在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较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疗效确切。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的红细胞,迅速控制新生儿溶血发展,减轻溶血,显著降低溶血光疗的时间及换血几率。小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与大剂量一致,小剂量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