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道即指天道。之所以称“中”,是因为天道运行具有精准守信、不过不忒品性。人能精准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把握和实行天道,就是合于“中”,就是奉行中道。这两层意思都可以用“无过无不及”之“中”来表述。所谓“调和、折中、平衡”,都不是“中”本义。程、朱用“不偏不倚”释“中”,是中庸之德极大歪曲。

  • 标签: 中道 天道 时中 过与不及 偏倚
  • 简介:<正>慧能,俗姓卢,父行瑫(或作滔),母李氏,传说原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一带),生于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关于慧能生卒年月,据题为法海撰《六祖大法宝坛经略序》称:“诞师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戊戌月八日子时”(《全唐文》卷九一五)这是佛经中传说佛诞日(按照中国旧历换算,推定为四月初八),卒年按《坛经》以来有关文献,都说“于先天年(公元713年)八月三日灭度”,“春秋七十有六.”慧能身后,被赐谥为大鉴禅师,为禅宗第六祖,亦有称之为南派禅宗即南禅实际创始人.

  • 标签: 慧能禅 《坛经》 南宗 佛教 自性自度 顿悟成佛
  • 简介:晚清时期,面对着中国社会危机,管子思想倡导富国强兵理念成为人们救时之良策。以王树楠为代表晚清士人管子思想进行重新进行解读和认知,在“尊王变法”、“商战攘夷”、“兴商富国”等方面赋予管子思想新时代内涵。

  • 标签: 王树楠 管子思想 尊王变法 商战攘夷 兴商富国
  • 简介:王夫之对于诠解,吸收朱熹性情体用不之说,特别重视礼乐制作之原在天道,礼乐天地合德,礼乐出自人性之仁诸方面,不以礼乐为消极地约束人行为外在工具.他荀子性恶说、"礼自外作"所作批评,都以对礼乐这一根本观点为基础.诠释是王夫之整个经学思想鲜明体现.

  • 标签: 礼乐 王夫之 理学 《礼记·乐记》
  • 简介:刘宗周将《大学》八目之一“诚意”中“意”解释为一种深微道德意向,即心道德主宰,而不是已发善恶意念。以此为基础,他阳明“四句教”进行了系统批评,并提出了自己新“四句教”。通过阳明四句教批评,刘宗周一方面对阳明四句教潜在矛盾及可能流弊进行了揭示,另一方面通过《大学》前四目的重新解释,将知纳入到意中,力图以此解决阳明后学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流弊。

  • 标签: 心意知物 诚意 良知 四句教
  • 简介:周敦颐《太极图说》为理学史上重要论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思想,最先为道学理论形态建立初步宇宙论架构。但《太极图说》"无极"、"太极"含义及关系等问题论说甚为简约,使得后来理学家其作创造诠释成为可能。陈普作为元代福建朱子门人后学,《太极图》理解承袭朱子之说,但也有发朱子未发之论:一是"阴阳圈"中小圈、"五行圈"下小圈解说;"男女圈"意蕴发明,阐发了"太极"气"、"五行"、"万物"不杂不离且为之主宰关系。这在理学史上具有独特意义。

  • 标签: 陈普 《太极图》 阴阳圈 五行圈 男女圈 小圈
  • 简介: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道思想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共识,但只有《易传》对此作了深入而一贯探讨,从而影响深远。在《易传》那里,天、地既有其体,又有其德。天之体为阴阳之气,地之体为刚柔之质。阴阳之气实质上是能量信息所构成之“场”,而刚柔之质则是气能量密集化存在形式;另一方面,天之德为乾,而地之德为坤。乾是健动不息创生品格,而坤则是厚德载物接纳品格。天地各有其能,各具其德,但只有人能够会通天地之能、合和天地之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智能能够代替天地,因为人总是有其自身限制,但人存在同样不是天地重复,而是以其不同于天地品格,天地并列为三。

  • 标签: 《易传》 天道 地道 人道
  • 简介:《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之一,其《师》卦中含有丰富兵法思想.正确理解《师》卦《孙子兵法》关系,对于理解《周易》内容以及《孙子兵法》思想来源是很有意义。本文首先就《师》卦中蕴涵丰富兵学思想作了探讨,认为它提出有关战争“师(众)”、“贞”、“律”、“左次”四大原则,深深影响了后世兵法,尤其是成为《孙子兵法》核心思想主要来源之一.最后,从历史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了《师》卦得以影响《孙子兵法》原因。

  • 标签: 周易 师卦 孙子兵法
  • 简介: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核心内容。江苏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悬殊,类似全国区域差异,财政支农投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收入之一,一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通过政策手段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总量、结构及区域三个方面、分别运用对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支持农民增收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是: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农民增收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大,缩小苏南、苏北农民收入差距没有作用。最后,在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农民增收绩效不佳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财政支农政策提出了改革建议。

  • 标签: 财政支农投入 农民增收 绩效 协整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唐宋之际五代时期是儒学相对衰废时期,然而在吴越国,儒学影响却很大。儒学不仅对吴越国统治思想有重要影响,而且吴越国政治实践同样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吴越国儒风独盛原因,一是要依靠中原王朝支持,就必须恪守儒学规范;是儒学有助于吴越国统治;三是钱氏先辈和亲人影响。

  • 标签: 儒学 吴越国 钱谬 影响
  • 简介:略析吴澄易学中阴阳卦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一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认为:“草庐(吴澄)出于双峰,固朱学。”从...

  • 标签: 《周易》 阴阳对立 六十四卦 吴澄 经卦 《序卦传》
  • 简介:人性论是荀子思想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热点,存在着性恶、朴之争,以及调和观点。但以上做法均《荀子》文本做静态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内容强行统一在一起。其实荀子一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

  • 标签: 人性论思想 历时性 《荀子》 辨说 情性 王制
  • 简介:现代是从中世纪末萌芽在其发展中取得了普世意义理性形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治精神和自由、平等、民主理念。现代化出生比现代稍晚,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现代现代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主导精神和各民族皆追求事业。现代现代化不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在历史背景上、精神源泉上和构建现代国家上存在着同一又有差别的关系。

  • 标签: 现代化 现代性 理性 现代国家
  • 简介:以宗教和哲学为基础建构起来宗教哲学涉及到以什么方式和立场看待两者关系问题。方式和立场不同导致了宗教哲学学术意义和问题选择差异。西方基督宗教和哲学在同一社会背景中长期存在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了复杂历史关系。一方面,西方哲学基督宗教现象和问题分析批判,以及基督宗教运用哲学其自身概念和内容阐释论证,为西方宗教哲学建构提供了理论上可能;另一方面,长期单纯地基督宗教问题关注,使这一哲学在客观上和广泛上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 标签: 西方宗教哲学 学术意义 可能性 基督宗教 两者关系 历史关系
  • 简介:荀子法家法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礼治仍是在孔子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法治则认为周朝礼制已经不适合新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特殊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有的是特殊时代价值,而荀子礼学则更具有普遍意义。

  • 标签: 荀子 法家
  • 简介:在柏拉图哲学中,关于知识、智慧和名称讨论,一直是国内外柏拉图研究领域热点难点。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柏拉图研究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积累,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古典学在国内学界兴起,关于古希腊哲学研究论题讨论域日渐深入精专。

  • 标签: 柏拉图哲学 “智慧” 知识 语言 古希腊哲学 中国学界
  • 简介:蔡元定主张"河十洛九"、"河先洛后",刘牧"河九洛十"、"河洛同出"说相反。蔡元定强调河图洛书区分,朱熹"虚中为易、实中为范"说企图融合河图、洛书不同。其目的是加强十数图《周易》八卦关联,九数图《洪范》九畴关联,进而将《洪范》纳入易学系统。其子蔡沈《洪范皇极》以《周易》为象学,对应河图,以《洪范》为数学,对应洛书,正是这一目的体现。这一区分是刘牧河图、洛书说发展,蔡氏父子由此构建了其范数之学。

  • 标签: 蔡元定 蔡沈 河图 洛书 洪范 范数之学
  • 简介:在出土汉代文物中,存在着一批表现儒家“亲亲相隐”观念画像和铭文(习称汉画),为考察早期儒家亲亲相隐这一学术公案和消除当前相关研究中诸多疑问提供了弥足珍贵资料。亲亲相隐是血缘亲情维护,亲属之间相互保护是率真的表现,是人性尊重,“隐而任之”兼顾了亲情和公义,是亲亲相隐中责任担当。亲亲相隐血亲复仇是孝悌思想两个重要侧面,同’根相生,儒家血亲复仇重视播扬,是在亲亲相隐流播线路上安装预防滥隐闸门,体现了儒家亲亲相隐利与弊深入鉴察,可能出现徇私枉法行为提供了有效制约。司法腐败无论是品格还是意趣,都跟儒家亲亲相隐别同霄壤,亲亲相隐本身并不具备生发司法腐败基因。亲亲相隐题材汉画是早期伦理思想史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深入地考察早期儒家孝道伦理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出土汉画 亲亲相隐 隐而任之 血亲复仇
  • 简介:本文根据郭店楚墓年代,利用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篇中出现“性命”以及传世文献材料,指出刘笑敢先生以“道德、性命、精神这三个复合词”判定《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之说,存在问题。因而以刘先生之说为根据种种关于《易传》年代结论均不可靠

  • 标签: 郭店简 唐虞之道 性命 易传
  • 简介:“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不表示神祗和鬼神意义。笔者搜集归纳有关先秦两汉“神明”之资料,发现“神明”一词之用意牵涉天地万物之“德”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之死生运行皆源自“德”,皆由神明之安排,但“神明”并不具备造物主身份,而是天地合德概念。“神明之德”被视为万物造化原因,若以两个字来表达“神明”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郭店《太一》阐明了“神明”体现天地相辅,于是“神明”作用即是天地之间媒介、气化主宰者,故为“生机”。荀子“神明”观念,保留天地观出发点,但同时集中于微观宇宙——“人”核心概念。苟子“神明”定义近于黄老学派,既将“神明”视为“道”唯一产物,又看作知“道”唯一依据。只是黄老学派以神明论及天地观,而苟子藉此来探讨儒家“君子养心”之议题。荀子之外,养生学派将“心”视为“神明出”器官,然而养生学派观点是在表达“神明”是人中“生机”,而苟子藉此“神明”观,来探讨认识论伦理问题。苟子神明观,被宋明理学所继承。

  • 标签: 易学 荀子 天地 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