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后宏时期西藏民族民间器乐艺术的基本历史状况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后,经过苯、佛两种宗教文化的长期激烈斗争,苯教败于佛教,因此,苯教从各个方面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它的思想基础以及基本准则等等都被佛教所改造,从此苯教实际上名存实亡。而佛教则以胜利者自居,为了占领当时西藏意识形态上的各个领域,各个时期不同教派,分别在雪域高原各地,建起了数以千计佛教寺院。随着文化的宗教化和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到完善,寺庙和高僧们掠取了土地、森林、牧场、农庄和农奴,使寺院集团成为强大的政治堡垒。自后宏时期开始到民主改革之前,政治和经济实际上主要掌握在各个佛教教派的高僧们和寺院的手中。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意识
简介:鲜于枢(一二四六——一三○二)《张彦享行状稿卷》(以下称《行状》)现藏台湾。行书,作于一二九五年,全卷一千一二百余字,笔墨酣畅洒脱,文辞严谨洗炼,更能补充元代史实之缺憾,不失为一件兼历史和艺术双重价值的珍品。
简介: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是以上世纪80年代的《高山下的花环》与《凯旋在子夜》为标志的。90年代后,电视剧叙事形式逐渐成熟与完备起来,特别是《渴望》等电视剧树立起了以家/国同构为结构方式的现实题材的创作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电视剧艺术的叙述魅力,与电视文化的世俗性、平民性的审美特质相契合,成为受到观众普遍认同的创作样态。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从1993年的《潮起潮落》开始借鉴家/国同构模式,到1997年的《和平年代》发展为家/国—军队的模式,2000年—2003年涌现出《突出重围》、《DA师》等一系列的军旅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它们大都沿续了家/国—军队的创作模式,在使军旅题材电视剧呈现出现实感、时代感、人情生活气息的同时,这一模式的重复运用也使军旅现实题材面临着需要突破的创作瓶颈。
简介:“方法论”的问题在今天似乎已因过时而并不讨好,然而在艺术史学史的视野之下显然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价值。事实上,中国艺术史学史在当前还难以充分建立起来,因为中国艺术史本身还是一个远不成熟的学科,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艺术史至今还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传统,建立不起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这一点上我们(理所当然)远远地落在西方同行的后面。西方世界从瓦萨里、温克尔曼等人以来,已历经数代艺术史家,建立了诸如形式分析、图像学、心理学以至所谓的“新艺术史”等等研究体系,建立了独立而成熟的艺术史学科。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艺术史家更是不断高呼“艺术史终结了”之类耸人听闻的口号。’但这恰恰说明了西方艺术史学科的成熟——他们已经可建立自己的艺术史学史,并且已可对艺术史学科本身作深入的探讨与批判。在这一点上或许正如“反人文主义”的美国艺术史家大卫·卡里尔所言,“这种艺术史和艺术史学史之间的平行是意味深长的。两种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一种自觉的意识,即它们都是再现的系统”。
简介:自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发展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科学技术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标志.然而,科学的发展并没有使宗教完全走向衰落,二者并驾齐驱是当代宗教与科学发展的二重奏.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人文学界积极探讨的重要命题.尤其在20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把科学研究推向宗教的层次.不仅基督教神学家关注科学与神学的对话,科学家也特别重视科学进程的宗教意义以及传统基督教智慧对科学的启迪."科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对谈确实是近30年来跨学科研究中的最卓越成就之一.不仅有关的学术论著以几何级数激增,专门探讨对话的研究中心亦相继成立.对话的崭新方向与积极成果深受学术界重视."(1)西方的电影艺术创作者们显然也注意到知识界、思想界这一特殊而持久的潮流走向,纷纷借助电影作品的创作表达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思考.进而对超自然力量、宗教奥秘的不断发问,对理性的膨胀失控不断反省,提供给观众有关科技极限的深层认识,已经成为西方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等重要电影类型中具有很强自觉性的基本主题.本文希望通过对以下三部代表性电影作品的分析,使我们对西方电影里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反思有一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