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与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检测对膝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导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以及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骨科门诊主诉有膝关节疼痛患者1174名,采用罗氏诊断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浓度。结果1174例患者平均年龄(53.61±15.10)岁,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平均值为15.55ng/ml,维生素D缺乏者(<20ng/ml)占48.12%(524例),其中严重缺乏者(<10ng/ml)占26.35%(287例)。2011年测得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平均值为13.27ng/ml(参考值为11.10~42.90ng/ml);2012年测得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平均值为22.53ng/ml(参考值为20~32ng/ml)。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检测在膝骨关节炎诊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研究中应用罗氏诊断血清25-羟维生素D3检测试剂参考值有波动,直接导致2011年度与2012年度同期所检测出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存在一定偏差。

  • 标签: 骨关节炎 罗氏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CYP3A7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绝经妇女骨密度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85名内蒙古地区健康绝经期妇女经SspI酶切后CYP3A7基因多态性,同时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前臂骨密度。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正常TT型84.4%,TG15.0%,GG0.7%,骨质疏松TT型71.1%,TG26.3%,GG2.6%,等位基因频率正常T为91.8%,G为8.2%;骨质疏松T为84.2%,G为15.8%。通过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身高、体重、BMI,结果显示,CYP3A7基因型与左前臂BMD有相关性(P〈0.05)。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间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频率显著差异(P〉0.05)。结论CYP3A7基因型与蒙古族妇女前臂BMD有关联(P〈0.05),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危险性因素。

  • 标签: 蒙古族妇女 骨质疏松症 CYP3A7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 简介:下颈椎损伤后常引起小关节突脱位,容易发生颈髓损伤和颈椎不稳。治疗主要目的在于恢复颈椎解部顺序,获得颈椎稳定性,恢复残存神经功能。1995~2003年,本院对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常规在X线透视监护下行大重量颅骨牵引闭合复位,然后予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或行前路手术切开复位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椎关节突关节 脱位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入路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及结果。方法本组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8例施行前路椎体及病灶切除减压+髂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30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Axis侧块钢板固定+关节突植骨。前后路联合手术8例,3例后路术后一期联合前路手术,5例为后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症状有加重,二期行前路手术。所有病例随访2年以上,采用JOA评分,观察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3种手术入路减压效果。结果随访56例,颈前路患者手术改善率69.69%;颈后路患者手术改善率65.04%;前后路联合患者手术改善率75.25%。3种术式存在显著差别。并发症发生率以颈后路手术者最低。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效果虽然以前后路联合手术为最好,但并发症发生率也最高,而颈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因此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以及影像表现仔细分析,选择相应手术方式。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器
  • 简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有2种:即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以往采用上述方法2次完成,对患者身心及经济影响较大.为此,我科室内从2000年开展了"颈椎前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及后路半椎板减压椎管扩大术"一次性完成,并取得了良效果,作为该手术式相关重要护理配合难度增加了,但经过护理人员细致护理,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多阶段 一次性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前后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 简介: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和一期前后路联合种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例37例,其中A23例采用前路术式,B14例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依据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生理弧度、轴性症状、颈椎矢状位运动范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神经功能改善和D值恢复、维持:间均无明显统计差异;轴性痛改善:A优于B;颈椎矢状位运动范围丢失和围手术期并发症:B大于A。结论和单纯前路手术相比,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短期疗效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前路 一期前后路 脊髓型颈椎病 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胫骨骨小梁形态计量参数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和正常对照,每组12只,实验采用右后足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方法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3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胫骨近端,制备不脱钙骨切片后行形态计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少(P<0.01),成骨细胞表面、类骨质表面减小(P<0.01,P<0.05).破骨细胞数增多(P<0.01),吸收表面增高(P<0.01).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早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小梁形态计量 模型大鼠 对照组 正常 胫骨近端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骨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指标、骨矿物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和放射进展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共募集了68例绝经后RA患者。血清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胍氨酸肽抗体(CCP)。同时检测了钙、维生素D、骨碱性磷酸酶(BA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DXA)测量腰椎和左股骨颈BMD(g/cm2)。DAS28和Sharp评分分别用于计算疾病活动度和放射进展评估。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临床血清标记和疾病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异常BMD比率为94.12%,其中29.41%(20/68)为骨量减少,而64.71%(44/68)为骨质疏松。ESR、CRP和DAS28之间显著相关(P〈0.05),提示疾病活动。血清β-crosslaps水平与任一疾病活动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Sharp评分呈正相关(r=0.776,P=1×10^-6)。结论绝经后RA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现象突出,可能与疾病活动和/或关节结构破坏有关。β-crosslaps是与放射进展相关而与疾病活动无关有价值血清标记。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骨形成 骨吸收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绝经后
  • 简介: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挖掘补肾活血胶囊活性成分靶点和骨质疏松症靶点,探究补肾活血胶囊抗骨质疏松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相关手段,对补肾活血胶囊进行活性成分筛选、药物疾病靶点预测,明确补肾活血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特异性靶点,分析其信号通路富集程度以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共发现补肾活血胶囊相应成分1186个,根据OB值和DL值筛选出入血活性成分249个,在此基础上获得其预测靶点145个.通过二次挖掘GEO数据库基因芯片筛选出明显差异基因124个;检索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共发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相关已知靶点基因356个.通过cytoscape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关键基因229个;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显示,补肾活血胶囊除与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关键节点涉及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等有关,还对P1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甲状腺素信号通路等同时进行调控.结论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直接参与骨重建细胞分化,调节成骨、破骨代谢平衡,还通过全身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来干预和影响骨微环境,与目前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相符合.

  • 标签: 补肾活血胶囊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机制
  • 简介: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1,MMP-11)在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特征,并观察敲低其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T-PCR)和免疫化染色技术检测40例骨肉瘤及癌旁组织中MMP-11表达特征。体外试验采用骨肉瘤细胞系(HOS和Saos-2)转染MMP-11siRNA(试验)和siRNAcontrol(阴性对照),48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和蛋白质,通过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观察细胞中MMP-11表达变化;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bromide,MTT)、细胞划痕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探究敲低MMP-11表达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影响。结果骨肉瘤组织中MMP-11mRNA表达量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癌旁组织中MMP-11mRNA表达量为(1.0±0.22),则其在骨肉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3.94±0.79)(P〈0.05)。免疫化染色技术亦显示MMP-11蛋白在骨肉瘤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骨肉瘤细胞中转染MMP-11siRNA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源性MMP-11表达水平(P〈0.05)。敲低MMP-11表达可显著抑制HOS和Saos-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增加细胞凋亡(P〈0.05)。结论MMP-11在骨肉瘤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敲低其表达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并增加细胞凋亡,提示MMP-11在骨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发挥促癌作用。

  • 标签: 骨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升高 增殖 迁移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雷奈酸锶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态计量影响。方法24只3.5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等分为3:Nrm:正常对照;Met:皮下注射甲强龙(Met)5mg/(kg·d),每周5次;SrR:在Met基础上给予雷奈酸锶900mg/(kg·d)灌胃。实验期9w。第5腰椎(L5)和右侧股骨用于骨密度测定,右侧胫骨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MetL,和股骨BMD显著低于Nrm;SrRL。和股骨BMD显著高于Met。MetBV/TV,Tb.Th,Tb.N,%Ct.Ar显著低于Nrm,Th.sp,%Ma.Ar,ES/BS显著高于Nrm;SrRBV/TV,Tb.Th,Tb.N,%Ct.Ar显著高于Met;Tb.Sp,ES/BS显著低于Met。结论给予大鼠SrR900mg/(kg·d)灌胃,在提高激素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促进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延缓骨量丢失方面有积极作用;对继发性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有一定前景。

  • 标签: 雷奈酸锶 骨密度 骨形态计量学 糖皮质激素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靶向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microRNAs。方法通过生物信息预测可能与CLCF1基因3'非编码区(3'Nonencodingarea,3'UTR)作用miRNAs;将人工合成野生型和突变型CLCF1基因3'UTR区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miRNAs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NA对CLCF1基因翻译水平抑制作用。结果生物信息预测结果显示,CLCF1基因3'UTR与hsa-miR-655、hsa-miR-300、hsa-miR-381、hsa-miR-374c、hsa-miR-515等5个miRNAs存在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hsa-miR-655荧光活性下调至33.09%,差异显著意义(P=0.001),当使用突变型CLCF1基因3'UTR,荧光活性上调至67.22%,说明hsa-miR-655对CLCF13'UTR基因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对照比较,hsa-miR-374c和hsa-miR-515荧光活性分别下调27.27%(P=0.000)和27.74%(P=0.006),二者对CLCF13'UTR基因表达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hsa-miR-300和hsa-miR-381对照相比,荧光活性分别下调6.35%(P=0.213)和9.89%(P=0.127),二者对CLCF13'UTR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hsa-miR-655通过靶向结合CLCF1mRNA3'UTR区,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表达。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肾阴虚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CLCF1基因 微小RNA 3'非编码区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modulator,SERM)雷洛昔芬对3T3-E1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雷洛昔芬(10^-9mol/L、10^-8mol/L、10^-7mol/L)处理培养3T3-E1细胞,另设空白对照,24h后检测各指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使用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检测细胞内IRE-1、ATF6、eIF2α表达.结果雷洛昔芬与对照相比较可促进3T3-E1细胞增殖(P〈0.05),随着雷洛昔芬浓度增高,细胞增殖程度升高(P〈0.05),高浓度雷洛昔芬(10^-7mol/L)促增殖能力最强;雷洛昔芬不同浓度处理后各组ALP活力增加(P〈0.05),而且高浓度雷洛昔芬(10^-7mol/L)升高ALP活力较明显;IRE-1、ATF6及eIF2α表达升高(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能通过上调IRE-1、ATF6及eIF2α表达促进3T3-E1细胞增殖分化.

  • 标签: 成骨细胞 雷洛昔芬 细胞增殖 内质网应激 骨质疏松 绝经后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对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水平变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雌、雄各150只,利用牙科钻建立颅骨骨缺损模型,模型动物完全随机分为给药和模型,又将这分别分为3小,每组50只。给药灌服麝香,模型灌服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各组7d、14d、28d血清中SDF-1、HGF变化,将所得OD值处理计算后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比较,给药第7天SDF-1含量增加,差异统计意义(P=0.0008),第7天和第14天HGF含量增加(P=0.0158,P=0.0234),但第7天表达增加更加显著。结论麝香可促进大鼠颅骨骨缺损区愈合速度,而这种愈合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SDF-1、HGF水平有关。

  • 标签: 麝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肝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 简介:0—2度脊椎前滑脱基本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出现一些影响背痛因素,从而导致慢性下腰痛。标准治疗方法为物理治疗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但有些患者因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AunobleS等介绍一种治疗0—2度脊椎前滑脱症新技术:视频辅助下前路椎间融合和固定。选择慢性下腰痛2年以上并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20例患者,记录临床信息和根性痛情况。术前和术后(直至随访结束)应用Oswestry评分和可视性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对腿痛和腰痛进行评估。X线平片提示0度滑脱8名、1度滑脱10名、2度滑脱2名(根据Meyerding分类法)。所有病例手术途径均为前路视频辅助下经腹膜后途径,行椎间盘摘除术、植入前路椎间融合器(填塞自体髂嵴松质骨)、以及三角锥形钢板固定。在分别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后对患者临床和影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例女性和9例男性,平均年龄39岁,BMI为25.6岁。所有患者向前滑脱部位均在L5,平均滑移19%,7例L5椎体变异。失血量低于100ml。所有患者术后给予8周腰围固定。男性患者均未出现逆行射精,女性也未出现性功能异常。1例2度滑脱患者疼痛无明显缓解,再手术行腰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在2年随访中有19例患者取得良好融合(95%),Oswestry平均评分从术前74%提高到术后随访结束时21%,腰痛可视性评分从6.5提高到2.7,而腿痛评分是从6.2到3.4。在平均5.5个月内(6周到1年)有18例患者回到了工作岗位。结论:与后路椎间融合和固定技术相比,本技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疗效相似。但2度以上滑脱患者似乎不太适合于本技术。从研究中可以看到本技术主要优点在于避免了腰后背肌肉损伤以及减少失血量而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前路椎间融合 滑脱症 固定治疗 钢板固定 L5-S1 视频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15例颈腰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5~83岁,平均67.3岁。行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并进行随访,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l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来探讨该手术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56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628mL。术后15例患者得到随访(6—27个月),JOA(颈椎疾病)、JOA(腰痛)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5.10%、36.84%;ODI从术前57.6到术后28.3;患者总体满意度为12/15(80%)。结论对颈腰综合征患者行一期颈、腰椎减压手术,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心理负担。

  • 标签: 颈椎 腰椎 脊柱疾病 减压术 外科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结果评估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9例(25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其中男7例9足,女12例16足;年龄18~52岁,平均(33.2±9.8)岁。患者均为柔韧性平足,伴有不同程度平足及跟骨外翻畸形,术中切除副舟骨行胫后肌腱止点带线锚钉重建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足采用Maryland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定。术前及随访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1跖骨角(T1M1改变。结果术后19例(25足)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6±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Maryland功能评分为(92.1±2.1)分,VAS疼痛评分为(0.7±0.9)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术后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1跖骨角(T1M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防足部疼痛消失,平足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术后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标签: 副舟骨源性平足症 跟骨内移截骨术 足部畸形 改良Kidner手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方式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EKPREVAIL系统35例(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治疗)、传统3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EKPREVAIL系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传统患者(P〈0.05)。PEEKPREVAIL系统与传统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JOA、NDI、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PEEKPREVAIL系统患者Odom优良率为91.43%,低于传统患者93.75%,但差异统计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到100%,而传统融合率为96.9%,差异统计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传统患者46.88%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较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优点,且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 标签: PEEK PREVAIL系统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单节段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