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治疗抑郁症免疫机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观察、电针对照、药物对照,每组28例。电针观察穴取百会、足三里;电针对照穴取太冲、三阴交、内关、神门;药物对照给予百优解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电针观察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电针对照组分别为0例、16例、12例、0例;药物对照组分别为1例、17例、7例、3例,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提示电针观察有较好疗效(P〈0.05);3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NF-α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观察疗效优于电针对照和药物对照;3治疗方法都能清除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 标签: 抑郁症 针刺疗法 百会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公认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D模型和艾条灸,空白对照、CD模型不做治疗,艾条灸选用特制香烟型纯艾条,在距离"脾俞""中脘"穴2cm高处悬灸,每日治疗1次,每次使用1个穴位,穴交替使用,每次20min,连续治疗7d。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免疫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p65和NF-κBp50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CD模型大鼠可见黏膜、腺体缺损或消失,绒毛破坏,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增高(P〈0.01);与CD模型比较,艾条灸大鼠结肠黏膜炎症性反应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黏膜下水肿减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肠腺排列较规则,其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蛋白表达。

  • 标签: 艾灸 克罗恩 MCP-1 NF-ΚB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体表肌电即时效应影响,探讨腧穴配伍之间相互作用规律。方法: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先后进行3种不同腧穴配伍针刺,A(远部取穴:昆仑、后溪);B(近部取穴:风池、天柱);C(远近取穴:昆仑、后溪、风池、天柱),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患侧斜方肌体表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平均振幅值,测量肌电积分(integratedelectromyography,IEMG)肌电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均值,计算肌电振幅变化率,内比较不同腧穴配伍针刺前后对体表肌电即时效应影响差异,间比较各组针刺后差异。结果:内针刺前后比较,A、B、C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间针刺后比较,A、B、C针刺后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都有不同程度改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A、B、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均能够提高IEMG、RMS,降低肌电平均振幅值和肌电振幅变化率,增强颈椎稳定性和肌纤维主动收缩能力,改善颈部前屈耐疲劳性;而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治疗作用与取穴远近、取穴数目的多少无关。

  • 标签: 腧穴配伍 颈型颈椎病 体表肌电
  • 简介:目的:探讨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痉挛状态影响。方法:将48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法以1:1比例随机分为2: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疗法(A,244例)和西药(B,244例)。在必要康复治疗基础上,A给予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取穴以五腧穴等特定穴位为主,其中手三阳经给予经筋排刺法,手三阴经采用七星针叩刺;B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脑复康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2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改良Asworth量表、Fud—Meyer上肢运动评分量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结果:Asworth评分方面,A效果明显优于B(3.04±1.29vs3.88±1.54,P〈0.05);Fugl-Meyer评分万面,A效果亦明显优于B(48.67±15.64vs42.96±14.72,P〈0.05);A上肢关节运动状况缓解程度方面,眉关节内收缓解程度(90.5%)、前臂旋前缓解程度(70.7%)、肘关节屈曲缓解程度(73.1%)、腕关节屈曲缓解程度(80.9%)、手指屈曲缓解程度(88.1%)均优于B(70.0%,60.O%,61.9%,57.4%,63.2%,均P〈0.05)。结论:经筋排刺法结合皮肤针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痉挛状态,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经筋排刺法 皮肤针疗法 痉挛状态 上肢 中风后遗症 多中心随机对照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人群双侧内关穴区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侧性及其相干性。方法:共计30例健康受试者参与血流检测。受试者先在控制室温条件房间中休息40min,然后用PeriFluxSystem5000~录受试者双侧内关血流15分钟,每5分钟为一时间段进行分析。受试者以40岁为界分成年轻(n=18)和年长(n=12),计算不同组间左右内关血流量不平衡系数和Coherence值。结果:在三个时间段内,右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9.74±3.36PU、9.83±3.63PU、9.69±3.40PU,左侧内关平均血流量依次为6.73±2.22PU、6.99±2.37PU6.77±2.32PU,经检验左右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虽然不平衡系数年长高于年轻,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herence分析结果提示,从0.5Hz到1.5Hz之间,其波峰对应频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右侧内关血流灌注值高于左侧内关,双侧内关激光多普勒血流量Coherence分析可为不同年龄人群微循环状态改变提供一种潜在无创评价方法。

  • 标签: 穴位 穴位侧性 激光多普勒血流量 内关穴 Coherence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