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新型半导体心脏专用碲锌镉(CZT)SPECT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相位分析技术评价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8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行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343例[男232例,女111例,年龄(60.08±12.88)岁],所有患者行CZT SPECT门控静息心肌灌注显像。通过相位分析软件分获得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参数[相峰(PP)、相位标准差(PSD)、直方图带宽(PHB)、偏度(HS)、峰态(HK)]。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心功能正常组(147例)、缺血性心肌病组(114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无左束支阻滞组(50例)、非缺血性心肌病伴左束支阻滞组(32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收缩功能参数与同步性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PP、PSD、PHB与LVEF均呈负相关(r值:-0.194、-0.790、-0.799,均P<0.01),其中PP与LVEF相关性不佳,HS、HK与LVEF呈正相关(r值:0.767、0.676,均P<0.01);PSD、PHB与ESV呈正相关(r值:0.778、0.795,均P<0.01),而PP与ESV相关性不佳(r=0.145,P<0.01); PSD、PHB与EDV呈正相关(r值:0.722、0.732,均P<0.01),而PP与EDV无相关性(r=0.095,P>0.01);HS、HK与EDV、ESV均呈负相关(r值:-0.700~-0.580,均P<0.01)。心功能正常组、缺血性心肌病组、非缺血性心肌病无左束支阻滞组和非缺血性心肌病左束支阻滞组PSD、PHB与LVEF均呈负相关(r值:-0.834~-0.492,均P<0.01),HS、HK与LVEF均呈正相关(r值:0.243~0.792,均P<0.01)。结论CZT SPECT相位分析技术所得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定量参数与LVEF相关性较好,随着LVEF降低,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变差。缺血性心肌病及非缺血性心肌病均能影响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从而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并且非缺血性心肌病伴左束支阻滞患者左室机械收缩同步性受影响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左室重构对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SPE患者109例,分为收缩同步(SS)组35例和收缩不同步(SD)组74例,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4例为正常妊娠(NP)组。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全容积成像技术获取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球形指数(SpI)、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SDI)等参数。分别应用双变量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PE患者左室重构对收缩同步性的影响。结果①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VEDV、LVESV、SpI、LVMI与SDI呈正相关(r=0.335、0.361、0.635、0.680,均P<0.01);②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高血压病程、降压解痉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LVEF)进行校正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pI、LVMI是SDI的独立预测因子(β=0.228、0.319,均P<0.01);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SpI、LVMI与左室收缩同步性独立相关[OR(95%CI)=1.288(1.039~1.598)、1.102(1.019~1.192),均P<0.05]。结论SPE患者左室重构导致左室收缩同步性下降,可早期反映亚临床心肌功能损害;全容积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价SPE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
简介: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前后左心室壁收缩期后收缩(PSS)变化对评价室壁运动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对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PhilipsIE3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获取受检者心尖3个标准切面的心肌组织速度图像,并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基底部和中间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射血期峰值速度(Vs)、PSS峰值速度(Vpss),计算Vpss与Vs的比值(Vpss/Vs),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仅少数节段出现生理性PSS,多位于室间隔及前壁的基底部,Vpss/Vs〈1;慢性心力衰竭组多数节段出现病理性PSS,15例患者中有55个节段出现Vpss/Vs〉1;(2)CRT患者术后3个月基底部及中间部的Vs明显高于术前(P〈0.01),基底部Vpss明显低于术前(P〈0.01),左心室基底部Vpss/Vs明显低于术前(P〈0.01),中间部Vpss/Vs较术前无明显改善;(3)CRT患者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结论左心室壁PSS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前后室壁同步化运动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RT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逆转左心室解剖重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左侧早期乳腺癌保乳放疗结束后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同步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左侧早期乳腺癌并行保乳放疗患者36例,应用分层应变技术分别于放疗前1周、放疗后1周、放疗后6个月采集二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并应用EchoPAC 201软件分析获得左室17节段的心外膜层、中层及心内膜层及整体的纵向应变值(LPSepi,LPSmid,LPSendo,GLPS)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比较放疗前后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PSD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放疗前1周比较,放疗后1周LPSepi、LPSmid、LPSendo、GLPS绝对值均减低,PSD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6个月LPS-Epi、LPS-mid、LPS-endo、GLPS绝对值明显减低,PS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疗后1周比较,放疗后6个月各层LPS及GLPS绝对值明显减低,PS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周PSD与GLPS呈负相关(r=-0.420,P<0.05),放疗后6个月PSD与GLPS呈负相关(r=-0.641,P<0.05) 。结论分层应变技术能够无创、定量评价左侧早期乳腺癌保乳放疗患者左室心肌分层纵向应变及收缩同步性,为评估放射性心肌损伤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检测方法,对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和RT-3DE检查,应用QLAB4.2软件分析TDI及三维全容积数据。获得TDI同步化收缩运动的指标:左心室12节段达到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12-SD),RT-3DE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左心室特定节段达到最小收缩血量时间(Tmsv)的标准偏差和最大差值被标准化为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两种诊断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及一致性检验。结果RT-3DE与TDI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指标的相关分析显示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与Ts12-SD呈中度正相关(r=0.651、0.639、0.626、0.646,P〈0.01),Tmsv6-SD%、Tmsv6-Dif%与Ts12-SD呈低度正相关(r=0.332、0.347,P〈0.01);RT-3DE左心室收缩同步运动的指标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与Ts12-SD之间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60、0.652、0.373、0.721、0.735、0.362(P〈0.01)。结论RT-3DE可以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化运动,其中以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12-Dif%与TDI检查方法一致性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川崎病左心室不同步性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了新华医院川崎病患者38例,健康志愿者18例。(1)分析所有患者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所测射血分数(EF)值。(2)经Q-lab软件分析所有患者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并计算16节段和12节段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及占平均心动周期的百分比,并与正常组对比。结果(1)川崎病患者Simpson法所测EF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2)川崎病组16节段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及占平均心动周期的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节段组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及占平均心动周期的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Simpson法所测左心室EF与三维测量值呈中等程度相关。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的16和12节段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可作为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的有效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所测EF值一致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室收缩与舒张非同步性,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27例,健康志愿者21例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充盈时间,应用应变率分析测量左心室不同室壁的QRS起点到收缩期和舒张期组织最大位移的时间,计算各个壁的组织最大位移时间的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作为评价左心室不同室壁的收缩不同步指数(SAI)和舒张不同步指数(DA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充盈时间明显减小(P<0.01),SAI和DAI明显增大(P<0.01);LBBB伴LVEF减低组DAI较LVEF正常组明显增大.结论CLBBB患者不仅有收缩非同步性,而且有舒张非同步性,伴有心衰的CLBBB患者的DAI与心功能正常的LBBB患者相比明显增大.中图分类号R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75-01
简介:摘要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判断对心脏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以及心脏病患者的随访有重要意义,并且左室收缩功能评价是超声心动图中最常用的指标。目前,左室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已从线性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向局部及整体应变分析、三维超声心动图转变。即使是更优越和更自动化的检查方法,对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也是极具有挑战性的。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在成年人及儿童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左室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方法,并对其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青年扩张型心肌病(DCM)对左心室收缩活动同步性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9例左心室收缩失同步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使用洛汀新治疗,疗程12个月。二维彩超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三维彩超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EF、16节段的收缩期失同步指数(SDI)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结果三维彩超发现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LVEDV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80.5 ± 42.7)ml比(160.5 ± 45.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左心室16节段收缩失同步性(SDI)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8.2 ± 3.6)%比(10.8 ± 4.1)%](P<0.05)。治疗12个月后血浆NT-proBNP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加明显[(105.54 ± 13.25)ng/L比(137.27 ± 14.3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青年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失同步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通过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测量32例CRT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右心室基底部横径、右心室中部横径、右心室长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患者术后6、12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4.47%±5.69%、47.13%±5.27%,较术前38.84%±6.5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右心室中部横径为(29.52±1.74)mm,较术前(32.22±2.31)mm及术后3个月(31.32±1.63)mm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90%±6.71%,较术前28.13%±7.9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为(134.40±20.69)ms,较术前(156.80±25.27)m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与辛普森法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DTI技术检测心尖四腔切面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以辛普森法取左室两腔心切面测射血分数(EF),比较Sm与EF的相关性。结果Sm与EF呈正相关(P<0.01)。Sm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较敏感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对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方法应用STI检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的前间壁、后壁的应变曲线,分析并计算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平均心肌运动速率(MV)、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分别为(2.745±0.330)cm/s、(1.265±0.330)s-1、(1.462±0.460)s-1、(51.224±0.420)°/s和(2.598±0.330)°,化疗组分别为(1.282±0.300)cm/s、(0.271±0.290)S-I、(0.319±0.280)s-1、(25.812±0.290)o/s和(O.339±0.270)°;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后壁平均MV、CSR、RSR、AV、AE分别为(2.504±O.240)cm/s、(1.149±0.360)s-1、(1.234±0.210)s-1、(25.998±0.310)°/s和(0.976±0.340)-1,化疗组分别为(1.133±0.280)cm/s、(0.359±0.300)s-1、(0.179±0.220)s-1、(10.915±0.210)。/s和(0.212±0.270)。。与对照组比较,化疗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后壁的MV、CSR、RSR、AV、AE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分别为(65.12±1.45)%、(41.53±2.45)mm、(7.71±0.42)mm和(7.61±0.32)mm,化疗组分别为(63.87±1.03)%、(40.56±2.16)mm、(8.44±0.67)mm和(8.29±0.61)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乳腺癌化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在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室的同步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2例MS伴左室肥厚患者(MS-LVH),69例MS不伴左室肥厚患者(MS-NLVH)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测量左心室6个壁12个节段心肌收缩速度和舒张速度达峰时间(Ts、Te),应用12个节段Ts、Te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diff、Te-diff)及标准差(Ts-SD、Te-SD)来评价左室收缩与舒张同步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NLVH组和MS-LVH组Ts-diff、Ts-SD、Te-diff、Te-Sd均显著增大,与MS-NLVH组相比,MS-LVH组Te-diff和Te-SD增大更加明显。结论MS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的异常,左室肥厚对舒张同步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硬度与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应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左心室正常构型(LVN)组25例,左心室肥厚(LVH)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测量每搏量,并计算脉压/每搏量以评估大动脉硬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预测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体重指数、年龄、三酰甘油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脉压/每搏量与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高血压LVH组患者的脉压/每搏量分别为(1.26±0.45)、(1.53±0.59)、(1.82±0.43)mmHg·m2/ml(1mmHg=0.133kPa);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分别为(23.60±1.94)%、(19.69±2.56)%、(17.34±2.48)%,应变率分别为(1.64±0.17)、(1.52±0.14)、(1.38±0.18)s-1;径向应变分别为(28.69±5.2)%、(30.81±4.14)%、(26.53±3.50)%,应变率分别为(2.51±0.56)、(2.60±0.45)、(2.00±0.41)s-1;环向应变分别为(24.50±5.21)%、(24.01±4.60)%、(21.00±3.70)%,应变率分别为(1.38±0.38)、(1.30±0.30)、(1.10±0.26)s-1。高血压LVH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高血压LVN组患者,高血压LVN组患者脉压/每搏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6.56、3.22、2.90,P均〈0.05);高血压LVH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峰值纵向、�
简介: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左心室收缩期节段及整体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变化,并分析左心室应变及应变率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儿童医院急性期诊断为KD住院患儿50例,其中18例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扩张,32例患儿冠状动脉正常.选取同期以心脏杂音来该院门诊就诊,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的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于急性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前,IVIG前)、亚急性期(IVIG后1周)及恢复期(IVIG后8周)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收缩期左心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及应变率(GLSR)、收缩期整体峰值环向应变(GCS)及应变率(GCSR)、收缩期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于急性期获取实验室参数,包括C反应蛋白(CRP)浓度、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浓度.比较不同时期KD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应变及应变率;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KD患儿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应变及应变率;分析急性期KD患儿左心室GLS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患儿比较,KD组患儿急性期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冠状动脉(LCA)内径、右冠状动脉(RCA)内径均升高,GLS、基底段纵向应变、中间段纵向应变、GCS及基底段环向应变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3、4.123、3.018、3.982、5.135、4.753、3.012、4.6351,P〈0.01或0.05);亚急性期KD患儿LVMI、LCA内径仍较高,GLS及中间段纵向应变开始升高但仍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86、4.387�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分为低疾病活动度组(16例)、中疾病活动度组(35例)及高疾病活动度组(24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常规超声数据并使用左室PSL技术分析得出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并计算心肌做功指数(MWI)、有用功(CW)、无用功(WW)、做功效率(WE)。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并对心肌做功参数与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射血分数(LVEF)、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各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中、高疾病活动度组LVGLS较对照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显著减低(均P<0.05)。③中、高疾病活动度组GWI、GC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0.05),各病例组GWW、GW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MWI、心尖段MWI和CW,以及中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CW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④病例组GWI、GCW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s1=0.253,P=0.008;rs2=0.261,P=0.024),与LVGLS呈显著负相关(rs1=-0.525,P<0.001;rs2=-0.455,P<0.001),各心肌做功参数与DAS28评分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PSL能早期反映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可为临床评估患者心功能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