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 标签: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感觉异常表现。方法使用自制儿童感觉异常调查问卷收集研究资料,以照顾者填写的方式,对269例孤独谱系障碍儿童(3岁以下为幼儿组,n=110;3~6岁为学龄前组,n=159)的感觉症状进行调查,与175例正常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进行比较。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ASD组感觉异常症状总发生率为95.17%,高于TD组的78.86%(χ2=28.224,P<0.001);ASD组多感觉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84.77%),与TD组(63.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08,P<0.001);ASD幼儿组感觉症状发生率为98.18%,与TD幼儿组的92.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10,P=0.073);ASD幼儿组多感觉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85.19%),与TD幼儿组(6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3,P=0.006)。在感觉症状的4个项目(听觉过度反应、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和触觉感觉寻求)严重程度调查中,前3项ASD组的中重度比例分别为66.67%、72.08%和61.54%,高于TD组的46.81%、56.36%和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9.652,P=0.002,χ2=7.822,P=0.005,χ2=4.631,P=0.031);而在感觉症状的4个项目严重程度调查中,ASD幼儿组与TD幼儿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感觉症状4个项目的功能损害调查中,ASD组的感觉症状导致的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8.55%,65.99%,63.25%和48.87%)均高于TD组(45.74%,28.18%,26.92%和27.12%)(χ2=12.814,P<0.001;χ2=40.456,P<0.001;χ2=11.429,P=0.001;χ2=7.930,P=0.005),ASD幼儿组在听觉感觉寻求、触觉过度反应两项中,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65%和55.56%)均高于TD幼儿组(分别为31.58%和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内的ASD幼儿组和ASD学龄前组在感觉症状发生率和多感觉域症状发生率比较,两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感觉异常症状在孤独谱系障碍儿童中具有普遍性;其感觉症状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觉域;在幼儿期,ASD幼儿的感觉症状并不容易与典型发育幼儿区分,应全面关注ASD儿童的感觉症状的发生、数量、程度和功能损害等详细情况。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觉异常 儿童
  • 简介:摘要情绪失调是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出现多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共同潜在因素,并与一系列负面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结果有关。对ASD患者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ER)能力进行客观测量并合理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ASD患者往往表现出更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ER技能差,较少使用各种适应性ER策略(如认知重评、接纳),更频繁地使用非适应性策略(如抑制、重复行为)。ASD核心症状与ER损伤及其与功能结局、精神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复杂,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ASD患者ER神经机制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类型的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发展。近些年研究表明,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基于正念的ER障碍干预方法对于改善ASD的ER技能方面是可行和有效的。文章强调了ER障碍在ASD中的作用及将ER纳入ASD患者的常规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调节 心理健康 干预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环路异常与孤独谱系障碍发病机制关系密切,目前对神经环路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孤独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就近年来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的神经环路与孤独谱系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首先,结构连接研究显示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环路是重复行为的基础,其子通路和子通路中的动态分子调控异常是重复行为的原因;杏仁核内环路缺陷,杏仁核、前额叶皮层兴奋-抑制水平失衡及差异激活与社交行为障碍相关。其次,功能连接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孤独谱系障碍大脑功能连接模式存在差异性,特别指出幼儿存在不同表型的神经环路异常功能连接模式:社交环路的功能连接减少和感觉运动环路的功能连接增加。这些为未来揭开特定神经环路是如何参与孤独特定行为产生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环路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对于孤独谱系障碍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及量表测量为主,寻找相对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s是基因表达转录后的调节因子,是包括神经发育在内的各种细胞发育过程中突出的表观遗传调节剂。它们大量存在于大脑中,其功能障碍与包括孤独谱系障碍在内的神经精神疾病有关。现就microRNA在孤独谱系障碍中的表达、靶基因及参与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microRNA 表达 靶基因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孕妇吸烟与儿童孤独谱系障碍(ASD)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于2000年1月至2019年7月发表的国内外队列研究文献,提取原始研究中RR值(95%CI)。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RR值,通过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探索异质性来源,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11项队列研究纳入分析,累计1 631 618例样本和9 276例ASD病例。结果显示孕妇吸烟可增加儿童ASD的发病风险(RR=1.16,95%CI:1.02~1.32);亚组分析发现,前瞻性队列研究(RR=1.16,95%CI:1.10~1.23)合并RR值高于回顾性队列研究(RR=0.92,95%CI:0.83~1.06);调整变量研究(RR=1.13,95%CI:1.04~1.23)的合并RR值高于未调整变量的研究(RR=1.12,95%CI:1.04~1.20);分娩前评估吸烟状态的研究异质性高于分娩后评估的研究。Meta回归提示样本量和吸烟评估时间为可能的异质性来源。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果稳定性较好。结论孕妇吸烟会增加儿童ASD的发病风险,但现有研究的合并效应值较低。未来应开展高质量的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在矫正潜在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 标签: 孕期 吸烟 孤独症谱系障碍 队列研究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发育障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可能终身影响患者社会交往和学习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主要应用相关量表进行诊断,主观性较强,稳定性较差。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探索了ASD患者在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异常改变,试图为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该文对近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关于磁共振成像在孤独谱系障碍研究中的进展。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摘 要: 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及重复刻板性行为、兴趣活动单一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 ,共同限制和损害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近年来 ASD的干预措施越来越多 ,应用行为分析 (ABA)是目前唯一经美国卫生局认可的治疗 ASD的方法 ,其有效性已经被证实 ,现已广泛应用于 ASD儿童的治疗。本文将主要从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作用及与其它干预方法的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 标签: 孤独症 谱系障碍 应用行为分析干预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ASD)是一类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刻板行为、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的发育行为障碍疾病,目前认为遗传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离子通道是一种生物膜上的成孔蛋白,允许特定类型离子通过,帮助建立细胞质膜间的电压差,是产生神经电生理的基础。离子通道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其中包括ASD。现就离子通道与ASD相关较高的几类基因进行综述,以期在病因形成中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离子通道 基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从情报学视角科学梳理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研究脉络,为ASD研究决策提供基础的研究框架。方法以科研文献中的MeSH主题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以文本及其关系为基础的ASD语义网络,并采用词频统计、共词聚类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等方法,对2018‌年12‌月31‌日之前的ASD研究内容及其结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从35 854篇ASD相关文献中提取到1 752‌个高频主题词,以此构建共词网络并聚类得到6‌个研究主题。结论以ASD科学研究为核心形成了6‌个分支研究及严密的体系,同时其与多学科之间联系密切。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医学主题词表 图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父母的感知觉特征及其与孤独广泛表型(broad autism phenotype,BAP)核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6名育有至少一名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的父母(ASDp组)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98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的父母为对照组(TDp组)。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成人感觉史量表(adolescent/adult sensory profile,AASP)以及孤独广泛表型问卷(broad autism phenotype questionnaire,BAPQ)分别评估两组被试的感知觉及BAP核心特征。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多元方差分析(MANOVA)比较两组被试AASP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间的差异,然后对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分量表分与BAPQ量表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SDp组AASP总分为(133.67±26.10)分,BAPQ总分为(97.26±21.07)分;TDp组AASP总分为(142.09±27.67)分。与TDp组相比,ASDp组的AASP量表总分(F=6.852,P=0.009)以及感觉敏感(F=7.163,P=0.008)、感觉回避(F=12.624,P<0.001)和低陆录量(F=7.710,P=0.006)三个分量表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SDp组中,AASP总分与BAPQ总分、刻板、冷漠以及实用语言缺陷分量表分均呈正相关(r=0.557、0.531、0.333、0.571,P<0.05)。结论孤独谱系障碍患儿父母感知觉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存在差异,且其感知觉特征与已知的BAP核心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孤独症广泛表型 特质 感知觉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短期经颅磁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谱系障碍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120例儿童孤独谱系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治疗)和实验组(60例,短期经颅磁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各项ATEC指标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明显(P

  • 标签: 短期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儿童孤独症 谱系障碍
  • 简介:摘要对患有孤独谱系障碍(ASD)的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但传统的训练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难以突破地域的限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辅助手段,本文总结了目前国际上虚拟现实在ASD康复训练中的一些最新研究,讨论了虚拟现实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ASD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虚拟现实 ASD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利他行为是探索孤独谱系障碍(ASD)患儿社会化功能发展异常的核心问题之一。行为学研究显示 ASD 确实存在利他行为意识和决策的特异性,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共情作为利他行为的重要驱动,在ASD患儿中的发展有其特殊性,由此,针对ASD患儿的利他行为特征、共情功能特征以及共情对利他行为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作者: 吴晓冉 夏斌 葛立宏 秦满 李若竹 王渤 葛凤庆 王小竞 陈旭 宋光泰 邵林琴 汪俊 邹静 林居红 赵玉梅 梅予锋 黄华 曾素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81,中华口腔医学会,北京 100081,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沈阳 110001,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430079,济南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 25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患龋情况及牙齿治疗内容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4至11月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华口腔医学会“关爱孤独儿童口腔健康”项目,全身麻醉下进行牙齿治疗的103例ASD患者作为ASD组,病例来源于我国13家口腔专科医院,依据年龄、性别,应用分层倾向评分配比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相同13家口腔专科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97名无全身疾病的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龋失补牙数(decay missing filling tooth,DMFT/dmft,DMFT表示恒牙,dmft表示乳牙)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D组与对照组儿童人均DMFT/dmft[M(Q25,Q75)]分别为0(0,3)/11(8,14)和0(0,3)/9(7,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下人均牙齿治疗数量ASD组[13(11,15)颗]显著高于对照组[12(9,14)颗](P<0.01);ASD组儿童人均牙髓治疗数量[3(2,6)颗]显著高于对照组[2(1,4)颗](P<0.05)。结论进行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的ASD与对照组儿童相比,DMFT/dm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SD组儿童全身麻醉下牙齿治疗数量相对更多,龋坏程度相对较重。

  • 标签: 儿童口腔医学 孤独症谱系障碍 麻醉,全身 龋失补指数 牙髓治疗
  • 简介:摘要孤独谱系障碍(本文指孤独)对不同的个体产生的影响不同,是几种重叠的神经发育疾病之一。这种变异性是生物学和非生物学风险因素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个体之间的分化差异增加。尽管分化一直持续到成年,但婴儿期是大脑和行为迅速发展,以及孤独症状和体征最初出现的时期。本文将详述导致孤独和重叠神经发育疾病的机制及进展。研究还绘制了某些风险人群(即孤独儿童的同胞弟妹和/或因发育问题而转诊的婴儿)的大脑和行为发展轨迹,有助于在婴儿出现症状之前提高早期识别和确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可行性。然而,对于该病我们仍然存在关键性的知识鸿沟,例如尚未发现可能减轻风险影响的保护因素(生物或环境学方面的)。此外,需要进一步研究风险因素和结局之间联系的动态机制,包括恢复的过程,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有孤独风险的个体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结果。弥合这些知识差距,将有助于找到早期识别和干预的手段,反映从风险到结果的动态发展路径。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复刻板行为(RRB)是孤独谱系障碍(ASD)的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社交、沟通、适应等技能发展和预后。目前RRB可通过药物和行为进行干预,但仍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由此,针对ASD患儿RRB的研究现状和干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家庭干预(由家长实施的早期介入丹佛模式,P-ESDM)对1~2岁孤独谱系障碍高危儿(IHRASD)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标准化的筛查方法对合肥市1~2岁婴幼儿进行发育筛查,筛出的阳性儿童实行转诊-评估-P-ESDM指导-随访-早期干预效果评估等。共识别出1~2岁IHRASD 110例,对其中符合研究条件并自愿参加的63例分为P-ESDM干预组(31例)和无P-ESDM组(32例),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12个月均进行评估。P-ESDM干预组父母接受1 h/周,共12周的P-ESDM家庭干预课程培训;无P-ESDM组的家长不愿接受家庭干预课程培训。结果与无P-ESDM组相比,P-ESDM干预组父亲大专学历以上较多(71.0%比43.8%,χ2=7.315,P=0.026),母亲高中/中专及以上者有出现统计学意义的趋势(83.9%比65.6%,χ2=5.264,P=0.072)。干预3个月,P-ESDM干预组异常行为量表(ABC)得分下降[29.0(20.0,45.0)分比48.0(33.0,50.0)分,Z=-2.298,P=0.022],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得分升高[10.0(9.0,10.0)分比9.0(8.0,10.0)分,Z=-2.045,P=0.041],Gesell评估5个能区发育商均无明显改善[适应性能区(83.86±18.03)分比(75.34±10.49)分,t=1.734,P=0.090;大运动能区(90.24±10.79)分比(85.20±8.97)分,t=1.595,P=0.118;精细动作能区(85.18±14.99)分比(83.41 ± 9.28)分,t=0.429,P=0.670;语言能区(59.28±15.01)分比(51.09±9.37)分,t=1.981,P=0.054;个人-社会能区(67.13±14.86)分比(63.50±7.85)分,t=0.908,P=0.369]。12个月后,P-ESDM干预组ABC量表得分下降[20.0(12.0,33.0)分比45.0(32.3,52.8)分,Z=-3.783,P=0.000],SM量表得分升高[10.0(9.0,10.0)分比9.0(8.3,10.0)分,Z=-2.974,P=0.003],Gesell评估适应性能区[(80.83±17.20)分比(72.34 ± 13.18)分,t=2.203,P=0.031]、语言能区[(68.96±19.93)分比(53.42±14.88)分,t=3.515,P=0.001]和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数[(71.87±17.30)分比(62.18±13.91)分,t=2.454,P=0.017]均升高。结论早期筛查、诊断,及时进行P-ESDM干预可改善1~2岁IHRASD的发育结局,干预12个月效果显著。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 发育筛查 系统化家庭干预 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