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江苏Z镇389份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乡镇公共服务社会满意度问题,深入了解农村居民对乡镇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以及影响评价结果因素。本文认为,乡镇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具有一定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居民满意度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次序性。伴随着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成熟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文化娱乐、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于政府行政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标签: 乡镇 社会满意度 问卷调查
  • 简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有目的实践活动,在实现路径中,必然有其自身规律性,包括满足需要是理论接受动力源规律、接受主体与教育主体双向互动规律、能动性与受动性辨证统一规律、认知接受与情感接受渗透影响规律、内化外化循环往复发展规律等,这些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起着支配作用。借助这些规律指导,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针对性、实效性。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内化为大众主体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社会行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现路径 规律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和伦理精神研究,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主办、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省伦理学会承办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青年伦理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大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究、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了青年伦理学者广阔研究视野和勇于直面现实问题历史使命感.

  • 标签: 中国伦理学 中国社会 伦理精神
  • 简介:一、研究背景二十世纪80年代,在中国诞生了一门崭新学科——思维科学。思维科学基础层次是思维学,是研究个体思维基本活动形式学科。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思维能力。

  • 标签: 思维科学 策略教学 有效性 80年代 二十世纪 个体思维
  • 简介:共情中包含情绪和认知两种加工过程,二者有着不同发展轨迹和机制。其中情绪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能力,从婴儿期直到成年期呈现下降趋势,到老年阶段有所上升,呈现出U形发展轨迹。其发展可能是由于镜像神经元储存共享表征日益丰富和精细。认知共情发展相对较晚,从出生直到成年期呈现上升趋势,在老年阶段逐渐下降,呈现倒U形发展轨迹。其发展是随着颞顶联合区和前额叶皮层成熟、个体区分自我他人和抑制自我中心能力增强而逐渐发展。只有分别考察两个成分发展才能了解共情发展本质和机制。

  • 标签: 共情 情绪分享 认知调节 共享表征 执行功能
  • 简介:从自律/他律美学指向重新探析布莱希特美学,更能凸显其理论张力。在与俄国形式主义比较中,可以看出布莱希特"陌生化"在形式本体基础上政治意味和批判色彩。布莱希特关于艺术娱乐与教育功用统一、艺术与现实等方面的理论阐述体现其"自律与他律"问题上复杂和辩证。对艺术自律与他律问题探析触及到许多现代性艺术命题,足见其对于20世纪美学(甚至整个美学史)重要意义。

  • 标签: 布莱希特 自律/他律 陌生化
  • 简介:姜海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28.5万字,317页。在易学史上,宋易是继汉易之后又一高峰,而作为宋代理学奠基者程颐,在易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程氏易传》是中国古代义理易重要著作,在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 标签: 思想史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程颐 简介 诠释 经学
  • 简介:杜威道德哲学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学界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中具有极高影响力。而其最具特色地方就在于杜威在道德哲学理论中所进行一场生活世界化转变,即以经验世界中实践境遇为基础,把传统道德哲学所一直奉行理性逻辑转化为生活世界中实践逻辑,把对“至善”追求转化为对实践境遇中具体善生成因素探究,从而使道德哲学由生活世界旁观者转变为生活世界参与者。本文主要以此为切入点,剖析其实践道德理论深刻内涵,进而从实践哲学角度阐发其对当代道德哲学影响及其启发性作用。

  • 标签: 实践境遇 道德情境 道德判断实践理智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集中代表者,是由各阶级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组织,政党给人印象似乎只有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这一目标,实际上并未否定政党具有其他职能。政党“特定阶级利益集中代表者”、“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领导力量”也明确指明了政党社会属性。执政党社会管理更关系到执政安全,以及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前景。

  • 标签: 社会管理 执政党 创新研究 基层党建 国家政治权力 阶级利益
  • 简介:"改变世界"是指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后解放自己社会历史活动。由于不想、想不到和做不到,这一活动在马克思以前哲学家视野里是不可能存在;马克思哲学之所以主张"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是由于自然科学长足发展所预示科学世界观形成,大工业发展所预示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作为大工业主体工人阶级要求,以及这种趋势和要求正确反映前期理论准备,使"改变世界"成为可能。然而,真正地现实地"改变世界",有一个理论和认识上由抽象向理性,具体、历史发展中理论向实践和实践进程中跨越相完善转化过程。这对于我们以清醒头脑理解和实践"改变世界"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改变世界 可能性 现实性
  • 简介:发生于20世纪初期“问题与主义”之争既有政治色彩,也有学理之耕,且应以学理讨论为主,政治论战次之。这场争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和传统观点将之归功于政治意识决裂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观点不同,本文恰恰认为,这场争辩学理性,及其在争辩过程中表现出来开放、自由和包容氛围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原因。这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性,另一方面则表明在开放争论中,马克思主义更容易为人所接受,更容易大众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 学理对话
  • 简介:隐性课程是相对与显性课程而言,属于课程体系。最早由美国教育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中提出,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视野。大学生素质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作为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在大学里践行。素质教育落实关键体现在课程体系建构上,隐性课程作为课程建构独特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大学生素质教育 隐性课程建设 教育视野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课程体系
  • 简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意识形态终结"论已成为流行话语、"纯审美"批评颇为走俏的当今时代,却一再申论"政治视角"构成"一切阐释阅读绝对视域",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及第三世界文学等进行意识形态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成果和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化 美学
  • 简介:7.“功能”整体性任何一种理论都要显示其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如此。在功能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理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在其功能上集中体现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改变世界理论,而不是一种解释世界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之功能一种误解,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理论功能整体性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性 理解马克思主义 “功能” 解释世界 改造世界
  • 简介:《管子》一书是先秦时期独成一家一部杂家著作,在诸子百家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书蕴含着丰富国家安全思想,如国富兵强,慎战,亲仁睦邻等思想已在那时得到了明晰。这些宝贵思想具有久远而深厚文化底蕴,它们不仅为齐国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历朝历代安攘内外,维系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几千年文明进程国家发挥了很重要历史作用。《管子》国家安全思想具有中国传统独特性,可以作为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知识谱系补充,对当代国际政治研究将提供可资借鉴理论价值。

  • 标签: 管子 国家安全思想 国家实力 理论价值
  • 简介:新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地理空间包含了诸多人化、意向性关系,其命运轨迹含蕴了从空间形塑、空间成长、空间异化到空间重构内在演进逻辑。空间受到资本控制并屈从于资本逻辑,资本对利益追逐直接塑造了资本主义城市化空间面貌;剩余资本第二循环、空间生产、弹性积累、时空压缩以及空间竞争等多种力量推动了空间成长;非对称交换关系资本全球化流动不断加剧空间结构关系异化;资本霸权新秩序侵占了空间主权秩序并引发一轮轮空间危机,空间重构是反对资本霸权必经之路。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批判 空间命运
  • 简介:旨在探索组织变革背景团队主动性行为结构,并开发出相应测量工具。首先对20家企业27位高管进行了深度访谈,然后按照扎根理论思路对获取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探索团队主动性结构,再按照严格心理测量学程序开发团队主动性测量问卷,并以来自60家企业70个团队(共292位成员)为对象进行了测验。研究发现:团队主动性主要维度包括群策、协作和适应。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测量工具有着良好信度和构思效度。

  • 标签: 组织变革 团队主动性 构思效度
  • 简介:明末清初理学家孙奇逢,面对家国式微、异族入主困境,遥契孔子通权达变妙境,老而作《易》,求解于天道而终落于人道。他深味易之天人贯通之意涵与现实人生“时遇”之重要,在整体天下意识之下,形成其基于心性学视野易学思想。其学说以心性本体论为哲学根基,以从道趋时、进德修业之人生关怀为着落,是对《周易》“时”哲学继承与发展。

  • 标签: 孙奇逢 心学 易学
  • 简介:黑格尔在精神哲学视域深刻剖析了婚姻伦理关系,婚姻伦理本质在于夫妻双方个别性的人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婚姻持存精神基础是“具有法意义伦理性爱”婚礼和一夫一妻制确证婚姻伦理崇高与神圣.黑格尔对于婚姻伦理精神哲学分析对解决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理论与实践难题,缔造“有精神”婚姻,具有重要资源意义.

  • 标签: 婚姻伦理 黑格尔 精神哲学 伦理性的爱
  • 简介:要理解尼采哲学思想,悲剧只是提供了一个维度,把悲剧仅仅作为艺术范畴进行审美解读是无法理解尼采哲学思想全部。本文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同时,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非艺术"他者"视角对尼采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解读。

  • 标签: 他者 悲剧观 艺术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