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自适应光学(AO)技术能够实时测量和校正波前像差,使光学系统能适应外界条件变化,保持良好光学性能,在眼科领域逐渐受到关注。AO技术可以根据波前像差进行验光,提高主客观验光的效率和准确性;消除人眼像差对视网膜成像的影响,为视神经功能评价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改善视知觉学习训练的效果,为特殊人群提供视力保健和治疗方法;模拟和预测术后视觉效果,为屈光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个性化方案选择提供依据。AO与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等结合,可以实现实时眼底成像和视网膜血管成像,提供更高的视网膜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分辨更精细的视网膜血管以及视锥细胞细节,表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拓扑和变形,其在眼后节激光手术、青光眼诊断与随访、色盲和视网膜生理活动研究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就AO技术原理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自适应式教学法应用于内分泌科实习护士护理带教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内分泌科实习的71名实习护士当成了研究对象。第一步,对所有实习护士的基本资料进行了分析整合,并且将他们按照带教方式的差异划分成了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有34人,常规组有37人。常规组内的37名实习生使用的是传统带教模式,而研究组内的34名实习生则使用的是以自适应式教学法为主的带教模式。待结束所有带教工作之中,对两组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以及过程性评价成绩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分析研究数据可知,研究组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以及过程性评价成绩均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内的实习护士,而且结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内分泌科的实习护士来说,在其临床实习中应用自适应式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实习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试成绩以及过程性评价成绩,所以应当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并且做好相关带教措施到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自适应放疗(ART)通过在放疗中适应肿瘤和正常组织轮廓变化从而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治疗比。基于MR加速器的MR引导放疗(MRgRT)是目前创新性的头颈部肿瘤ART模式。MR加速器基于MR能实现每日ART,同时也能在治疗中进行实时MR成像。通过每日ART能明显提高头颈部肿瘤治疗靶区准确性,更好地避开周围重要危及器官。虽然目前发表的关于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的临床应用和实施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加,但总体上这个新型的放疗模式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将对基于MR加速器的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中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仪(VAO)与传统主客观验光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于2019年1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纳入健康受试者31例31眼,其中男15例15眼,女16例16眼;平均年龄(20.1±1.0)岁;均取右眼为受检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分别采用VAO和传统主客观验光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验光,记录球镜度、柱镜度以及矢量散光度J0和J45。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验光方法验光值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图评价2种验光方法的一致性。结果VAO主觉验光和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ICC分别为0.97、0.75、0.84和0.09。VAO和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ICC分别为0.98、0.70、0.74和0.61。VAO主觉验光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差值分别为(0.05±0.32)、(-0.23±0.28)、(-0.10±0.14)和(-0.04±0.16)D,其中2种主觉验光方法测量的柱镜度和J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球镜度和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0.18);VAO与电脑验光仪客观验光测得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的差值分别为(-0.70±0.26)、(-0.07±0.46)、(-0.03±0.27)和(0.01±0.12)D,其中VAO客观验光测量的球镜度较电脑验光仪明显偏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P<0.01),2种客观验光方法测量的柱镜度、J0和J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0.59、0.63)。2种客观验光方法测量的球镜度、柱镜度、J0和J45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相应值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睫状肌麻痹状态下,VAO客观验光测量的球镜度与电脑验光仪相比更偏负;但VAO与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测得的球镜度和散光矢量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测量差值临床可以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降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心律不齐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行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冠状动脉CT扫描。A组采用绝对时相窄窗曝光(250~450 ms),B组采用相对时相宽窗曝光(30%~75%),其他扫描参数相同,两组对比剂注射方案相同,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记录辐射剂量,比较两组间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分别为(16.71±8.35)mGy、(231.04±114.86)mGy·cm、(3.23±1.60)mSv,均明显低于B组的(29.35±17.90)mGy、(398.27±238.40)mGy·cm、(5.57±3.3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6.32、-6.32, P<0.05)。A组中未出现重复扫描、出现1次、2次、3次重复扫描的例数分别为81、17、2和0,而B组分别为22、62、10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6,P<0.05)。结论对于心律不齐者,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同时采用绝对时相ms扫描及重建,并且缩窄曝光时间窗,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 在罗伊自适应理论视域下进行冠心病远程延伸管理的构建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以入选的210例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按随机双盲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院期间均经标准化治疗及护理,此基础上对照组(n=105例)出院时接受责任护士常规出院指导及常规院外健康,实验组(n=105例)则以罗伊自适应理论理论为支撑,团队合作下构建合理的多模态冠心病长期管理模式。持续随访观察1年,对两组出院1年后再入院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观察,采用冠心病专用的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健康管理状况进行跟踪评价。结果 实验组院外(1年后)冠心病复发再入院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儿照顾者心理适应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例血液肿瘤患儿照顾者作为血液肿瘤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照顾者作为健康组。两组儿童照顾者均采用心理适应量表测量照顾者心理适应程度,对比两组各维度差异,分析照顾者心理适应程度的影响。结果 血液肿瘤组患儿照顾者PAS量表应对能力(13.01±3.02分)、自强(12.86±3.78分)、社交能力(13.56±4.02分)和心理成长评分(14.11±4.05分)和总分(53.51±12.96分)均显著低于健康组(18.21±2.86分、17.24±3.02分、18.02±2.97分、18.69±3.86分、73.01±14.15分)(P
简介:摘要现代外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外科手术方式及治疗理念与日俱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患者治疗效果。但是,无论外科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正确、合理地选择与把控手术适应证始终是外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外科医师职业生涯中的基本素养。外科医师应当严格把控外科手术适应证,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避免不良因素干扰手术决策;敢于实施符合指征的高风险手术,强化医者责任感与使命感;合理选择外科手术方式,把握"传统开腹"和"腔镜微创"的平衡点;同时也要理性看待非外科手段的优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为实施外科手术创造条件。唯有如此,方能不忘初心,最大程度上使患者从治疗中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CT与DR平片在不同疾病病例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方法:回顾性选择于我院行CT与DR检查的120例不同疾病(骨折40例,肿瘤疾病30例,肺部感染20例,腹部梗阻性疾病20例,胸腹部创伤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别开展了CT、DR检查。根据患者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分别统计CT、DR在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并由影像科医生评价成像质量,统计辐射剂量。结果:在诊断效能上,CT诊断骨折、肿瘤疾病、肺部感染、胸腹部创伤的准确率依次为92.50%、83.33%、100%、80%,均高于DR的80%、56.67%、80%、50%(P<0.05);而CT与DR诊断腹部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比较,P>0.05。CT检查下成像质量优良率为86.67%,高于DR组的64.17%(P<0.05);DR检查下辐射剂量少于CT(P<0.05)。结论:CT因在成像质量、三维重建和隐匿性病变检测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其对疾病的整体诊断效能高于DR;而DR平片在成本效益、辐射剂量和操作简便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应根据疾病诊断需求、医疗资源状况及经济状况等,选择适当的影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