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我们傅夏祁,有一棵老杏树。这棵老杏树很有一些年头了,没有人知道它的树龄和历史。它不是一般的杏树,它的名字叫“十里香”。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这是一棵会飞的树。有时候,在我们的梦中,它像云霞一样,在天上飞。童年里,我们曾结伙偷杏。在我们结伙偷杏的小伙伴中……有一个人,后来成了我们的骄傲。他的名字叫祁小元。

  • 标签: 杏树 童年
  • 简介:掌钱掌印两分明,欣有瞳仁滴水清。境界能超算盘外,何妨成利更成名。

  • 标签: 人物 作品 水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1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09
  • 简介:南帆评述贾平凹的《秦腔》时直面“细节的洪流",而在他正式的理论文章中,细节只是散见于关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的欲望结构”等的论述中。南帆意不在给出一个全新的“细节”定义,而乐于“重提细节的文学意义”,这更符合关系主义的理论气质。“重提”的意味有两个:一来正视细节的分量,二来检视新的理论图谱中“细节”所处的具体位置.

  • 标签: 南帆 《秦腔》 理论文章 日常生活 大众文化 文学意义
  • 简介:我们为何惯于诉诸民族标签与地理坐标(如“爱尔兰最佳当代诗人之一”“一位美国五十年代的诗人”“1927年生于西班牙卡迪斯”等)来讨论诗人之作品?面对以地缘政治分析来把握当代诗歌的潮流,本文以此为基础,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作为艺术形式存在的诗歌与民族想象之间难以调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作者的讨论围绕75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诗人对民族归属等问题所做出的回应展开。文中涉及的访谈均为本文作者及其同事以《解读伟大创作——以诗为例》为题,于2013—2015年间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资助下共同采集完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以当代主体对民族身份的认同这一历史使命问题为着眼点,将访谈中的部分选段作了情境化处理,从而使整篇论文上升到前沿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层面(布鲁贝克、卡萨诺瓦和马莱舍维奇等学者均聚焦过这一问题)。正是诗歌语言本身的找寻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枚试金石,继而引发了作者“更从何处觅诗源?”的探问。

  • 标签: 诗歌 归属感 召唤 特质
  • 简介:天刚放亮,71岁的王先坤就已经在村子里开始了每天的例行“巡视”。“我负责5组的垃圾清拣和上门回收,每天两小时,跑一圈就当是晨练了。”王先坤说着,将路边一个破旧的化肥袋放进了垃圾篓里。

  • 标签: 生活垃圾 湖北省 农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2
  • 简介:《文艺》第四版从文学政策以及文学写作上双方面指导、规定着作家的创作,新英雄传奇,【摘要题】文学与出版【关键词】新英雄传奇/亭子间/山顶上【正文】新英雄传奇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乃至建国后17年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 标签: 传奇发生学 发生学考察 文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