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研究结合现代科学的成就,就老子思想中体现的物理、事理、人进行了阐述。"无为,弱者道之用"、"不出户,知天下"等是老子做事观察事物的方法,是老子对事理的高度总结;"宽厚仁慈、清心寡欲、谦虚柔和"反映了老子对人的认识高度。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哲学家在2500多年前提出的有关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事理的见解立身做人的法则,对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老子 物理 事理 人理
  • 简介:2017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梅州举办“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期间,台湾“钟和文教基金会”董事、钟次子钟铁钧、长女钟铁英以及钟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国烈士钟浩东在韶关的后人一行来梅寻根问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 标签: 文化交流活动 钟理和 著名作家 台湾地区 基金会
  • 简介:TheTibetanastronomicalcalendricalcalculationhasalonghistory.TherearemanydocumentaryrecordsandTibetanpeoplehaverichexperiencesofit.TibetancalendricaldesignationofyearsasasummaryofTibetanpeople'sexperiencesintheirstrugglewiththenatureisanimportantpartofTibetanastronomyandcalendricalcalculation.Ittakestwelveyearsasasmallcycleand6oyearsasabigcycle.Abigcycleiscalled“rabjung”{rab-byung}inTibetan.Thefirstrabjungstartedin1027andthecurrentrabjungisthe17thrabjung.

  • 标签: 藏历纪年 西藏 计算方法 民族文化
  • 简介:先说'意境',意境这一词的提出在唐朝。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说:'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

  • 标签: 遍照金刚 文境 南卷 山水诗 《诗格》 以物观物
  • 简介:藏族天文历算是祖国天文历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天文历文化体系。它不仅包含纪年、纪月、纪日等独特的历法知识,长、中、短期气象预报,而且还与藏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适应现代文明,进一步传承发展藏族传统天文历已显得极为迫切。

  • 标签: 传承和发展 天文 藏族 文化体系 文化全球化 发展演变
  • 简介:正月,妾苏氏生子立旭。时疥疾初愈,遂举债治装。七月初一,起程赴闽。次儿立元请侍行,以“报国从来拼一身,四行万里更谁亲”止之。沿途经黄浦、罗浮,月内至厦门。八月十五日,在老陇道上。遂抵福州,交纳咨追款项,并向闽中

  • 标签: 杨廷理 生平 清朝 政治家 年谱
  • 简介:两汉三国吴时期,以“”为单位向15岁至免老年龄的成年男女徵发赋税徭役。“”不仅意味着有交纳赋税而且有服徭役的义务。“赋”意为“以课徵赋税”,而非单一税目。赋不仅包括每年120钱的人头税,还包括吏俸、转输、缮兵等各种杂税。赋役场合的“事”为动词,意为“服事”。长沙吴简“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总数,“事”指有赋役义务的口数,包括7—14岁交纳口钱的口数有“”义务的口数,相当於後代的“课口”数;“。事。”的“”指有“”义务的口数,“事”天长汉简的“事”一样,指实际服“”的口数。“”、“事”簿籍按月统计、制作。

  • 标签: 长沙简 天长汉简 算赋 赋役结构
  • 简介:王府井大街曾名“莫循大街”.澳大利亚人莫循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也是一位与近代中国关系密切的旅行家。关于莫循,有两个细节值得一提: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曾被命名为“莫循大街”;莫氏本人则是穿越中华帝国,从北京到达新疆伊宁,并从那里穿过天山山脉的木扎提隘口,到达喀什俄国铁路线上的安集延(乌兹别克斯坦城市)的第一名记者。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莫理循 王府井大街 中亚 乌兹别克斯坦 澳大利亚人
  • 简介:绪言《宋大诏令集》一书的史料、文献价值早经学界公认。胡玉缙先生在《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史部·诏令奏议类》《宋大诏令集》提要(后称'胡氏《提要》')中,评价说:'然北宋典制,所存实多,非特为制诰之渊海。其足据以参校《宋史》者不胜枚举,可与《唐大诏令集》并存矣。'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大诏令集》(后称'点校本')《校点说

  • 标签: 宋大诏令集 点校本 文献价值 《宋史》 典制 宋会要辑稿
  • 简介:青海"花儿"是流传于青海地区各民族中的一种口头传唱的民歌,是一种质朴生动的民间文学形式,它的主要功用是表达男女间互相爱慕的思想感情,兼有讽刺劝化的作用。正因为"花儿"的这种功用,所以"花儿"也被视为"野曲",禁止在家里或某些严肃的场合演唱,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下如民间庙会、"花儿"演唱会,或者在野

  • 标签: 事喻理 取事 花儿取
  • 简介:前些天一个夜晚,忽接兆忠兄来信,叮嘱写一点文字,谈谈'咱们的姨'。立即答应了。随即想到的,便是这样一个题目。姨——我们几个经常和她来往的朋友,都这样称呼她。她,就是当年延安的'八路军公主'灰娃,与画家张仃先生携手走过后半生,自己却也因病而'化蛹为蝶',变为一位诗风别异的诗人的灰娃。与爽朗的淡墨淡绿色的江南不同,也迥异于深绿深红色的热烈的南粤,此刻的黄灰色单调的北中国,壮阔又寂寥,干燥

  • 标签: 理姨
  • 简介:尽管一般认为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被理学笼罩而呈现僵化状态,但也时常与不同时期的文化学术相关联。康熙帝虽热衷于以天文学和数学为大宗的西学,却明确表示科举考试不能以天文、算法命题,以免阻碍天“实学”的发展。然而,乾嘉考据学派兴起,把明末以降的西学纳入儒学知识考据的范畴,形成具有汉学范式的天专门之学,进而渗透到科举考试当中。天专门之学不但出现在乾嘉之际的会试、乡试学政举行的“观风试”试题中,还出现在考生的八股文策论答卷中,并成为对考生学问进行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

  • 标签: 乾嘉学术 天算专门之学 科举 西学
  • 简介:一、引言为了调查曾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东洋文库”的前身“亚洲文库”资料收集者而闻名的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澳大利亚籍英国人乔治·厄尼斯特·莫循(GeorgeErnestMorrison)的个人文书(档案),笔者于1980年访问了在悉尼的米切尔图书馆。回国后,笔者受梗一雄老师的要求,在《东洋文库书报》上发表了介绍莫循文书的一篇文章。①之后,1984年受澳日交流基金的援助,笔者再逢调查该档案之机。

  • 标签: 莫理循 文献 出版 《泰晤士报》 东洋文库 中华民国
  • 简介:《清史研究》2011年第4期刊登的《关于清代内扎萨克蒙古盟的雏形——以藩满文题本为中心》一文的第14注释中,涉及了笔者所点校的《乾隆朝内府抄本〈藩院则例〉》一书。该注释中说:“关于该书,点校者误将其作为乾隆朝内府抄本《藩院则例》。据达力扎布《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藩院则例〉》(载《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第四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标签: 《理藩院则例》 乾隆朝 抄本 内府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清史研究
  • 简介:众所周知,校注出版重要古籍是一项学术性很强,难度相当大的科研工作。做好了可嘉惠学人,功德无量;反之则得不偿失,甚至贻误世人。1998年8月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藩院则例》(以下简称则例)即是一个不成功的实例。该书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资助项目,署杨选第、金峰校注。但据其“前言”,杨为实际点校注释人,是该书第一责任者;金峰先生只是“从资料的提供到点校中遇到的难题,均给予热情地帮助”。该书“以卷帙完臻的光绪本作为底本,以道光本为主校本,并以蒙满汉三种文字的版本相互对校。同时,与乾隆朝内府抄本《则例》、《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清朝通典》、《清

  • 标签: 《理藩院则例》 文本 汉蒙对照 土尔扈特 内蒙古 察哈尔
  • 简介:赵云田点校出版的《乾隆朝内府抄本〈藩院则例〉》底本是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著录为"内府抄本"的《藩院则例》。这是清乾隆二十一年完成的《大清会典则例》中《藩院则例》的修订稿,不是藩院编纂的本部门则例《藩院则例》。

  • 标签: 《理藩院则例》 乾隆朝 抄本 内府 国家图书馆 修订稿
  • 简介:<正>郭若愚先生编著的《殷契拾掇》(初、二、三编合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是近年来出版的一部重要的甲骨著录书。该书"初编"、"二编"曾分别于1951年及1953年由上海出版公司刊印,而"三编"(以下简称《掇三》)则是初次面世。《掇三》收录公私所藏甲骨19宗,共计900片,其中近180片为首次著录①。书中大部分拓本较旧著录都更为清晰、完整,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促成此书出版的蔡哲茂先生还著有书评一篇②、《〈殷契拾掇〉三编与旧著录对照表》一种③,都为读者利用该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 标签: 殷契拾掇 罗伯昭 胡厚宣 金祖同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
  • 简介:从1644年至1911年,统治中国的清朝皇帝设法把内亚的大部分纳入其控制之下,并把中国的领土延伸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本文认为其庇护的政治技巧与它规范化的语言,及其所强调用礼物交换与礼貌表述,对解释内亚腹地以联盟形式融入帝国是一个有用的概念。通过重新解释礼物交换的义务,清朝不得不加强巩固其人际关系网的持久性,使之转变为有明确界定的统治系统。在这个规范化的过程中,作为清廷管理外藩事务的藩院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在王朝的早期,它是负责收集传播与内亚首领有关的各种庇护关系的信息。在17、18世纪,它努力标准化简化少数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当清朝在外藩行使更直接的控制权时,即使是在王朝后期,藩院及其庇护的规则原则被修改后一直保留。本文为多民族大清帝国的寿命凝聚力提供了一个解释。基于最近出版的满文蒙古文档案资料以及礼物交换的诸多内涵,本研究揭示了大清皇帝自我观念的改变。

  • 标签: 理藩院 政治庇护 礼物交换 满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