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视是世界范围的高发疾病,研究近视发生和发展机制是科学防控近视的基础。近年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户外活动具有防控近视的作用,可能与光照提高视网膜内多巴胺水平有关,确定了近距离工作及户外活动等环境因素与视网膜生化物质及轴变化之间存在关联,提出了巩膜缺氧、重塑和脉络膜血流在近视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开展近视研究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11-314)

  • 标签:
  • 作者: 魏文斌 董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病理性近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人们对病理性近视认识普遍不足,常将病理性近视和高度近视相混淆,未充分认识到病理性近视不只是一类屈光不正性疾病,更是一类可致盲的眼底疾病。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是导致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退行性病变以及继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均与轴长度密切相关,可终身进展,且治疗手段有限。当下近视防控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病理性近视近视防控中的重点和难点,全社会都应重视病理性近视眼底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大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共同呵护国民健康。(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01-405)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巩膜疾病 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早期医疗干预
  • 简介:摘要目前近视视网膜血氧代谢研究主要聚焦于视网膜血氧饱和度和视网膜血流量。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研究现只局限于视网膜大血管的测量。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减小,视网膜血流量下降,黄斑中心凹及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减少,中心凹无血管区范围增大。儿童青少年近视者视网膜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与轴呈正相关。成年人高度近视动脉与静脉的血氧饱和度差值明显低于正视。(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46-350)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血流量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 作者: 彭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700
  • 简介:阿托品是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抗胆碱类药物,其与 M—M5的5种不同的M1-M5均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高浓度时还可抑制 N受体。阿托品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眼药,如: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弱视的治疗等。用阿托品是一种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其他治疗方法相区别的治疗方法。以前的观点是,阿托品抑制了近视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M3受体拮抗作用于胆碱能受体,引起睫状肌麻痹导致的调节放松,另一类观点认为,M1受体阻滞剂哌伦西平也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阿托品对没有胆碱能受体和破坏 EW核团和视神经的眼球也是有效的,说明阿托品还具有抑制近视的作用,根据以上结果,阿托品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延缓近视进展,所以阿托品用于防控近视的安全性需要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对不同浓度阿托品应用于防控近视的安全性作综述。

  • 标签: 阿托品;近视眼
  • 简介:摘要目的预测不同干预效果下我国6~18岁学生未来10年近视患病。方法将近视发生简化为非近视近视2个离散状态的转换,并将6~18岁儿童青少年根据年龄对应到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初中(初一至初三)及高中(高一至高三),构建多状态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模型参数主要来自2018年全国近视调查数据和已发表的文献,其中干预效果通过调整状态转换概率来模拟,同时对预测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根据模型预测结果,我国6~18岁学生在不同学段毕业时的累积近视风险不断上升,到高中毕业时累积近视发病风险为91.3%(83.7%~96.7%)。如果未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我国6~18岁学生至2030年近视患病将为61.8%(55.4%~69.5%),其中小学45.6%(40.2%~54.3%),初中81.3%(72.6%~91.0%),高中90.5%(82.4%~96.7%)。当干预效果达到70%或以上,各学段预测的近视患病最大值可低于我国2030年近视防控目标。结论若无有效干预措施,未来10年我国近视患病将持续上升;为实现我国2030年近视防控目标,目前干预措施需取得理想效果,并且亟待探索且推广效果更优的近视干预措施。(中华眼科杂志,2021, 57:261-267)

  • 标签: 近视 患病率 预测 学生
  • 作者: 元力 万博 鲍永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 100044 万博为硕士研究生,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眼科 10114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人群中双眼间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大小与主视分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近视门诊的1 503例双眼近视患者。记录患者的主觉验光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使用卡洞法确定主视别,比较主视和非主视近视屈光度数,分析主视分布与双眼间近视度数及散光度数差异的关系。采用配对t检验及χ²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503例双眼近视患者中男性527例,女性976例;年龄17~49岁,中位数为24岁;右眼主视者992例(66.00%),左眼主视者511例(34.00%)。主视的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5.01±1.91)、(-0.70±0.68)D,非主视的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5.10±1.99)、(-0.76±0.73)D,主视与非主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6,4.319;均P<0.01)。双眼等效球镜度数(SE)差值绝对值(|ΔSE|)≤0.50 D、0.50 D<|ΔSE|≤1.00 D、1.00 D<|ΔSE|≤2.00 D及|ΔSE|>2.00 D患者中,较低近视度数为主视的比例分别为49.37%(355/719)、51.10%(163/319)、58.48%(100/171)、65.56%(59/90);|ΔSE|越大,较低近视度数为主视的比例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588,P=0.009)。当|ΔSE|≤0.50 D时,双眼柱镜度数差值绝对值(|ΔCyl|)≤0.25 D、0.25 D<|ΔCyl|≤0.50 D及|ΔCyl|>0.50 D患者中,较低柱镜度数为主视的比例分别为53.94% (89/165)、65.66%(65/99)、69.70%(46/66),|ΔCyl|越大,较低柱镜度数为主视的比例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414,P=0.040)。结论近视人群双眼中较低近视程度更多表现为主视,这种相关性随着双眼间近视度数(SE)和散光度数差异的加大而增强。(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93-698)

  • 标签: 近视 散光 屈光,眼 优势,眼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且发展迅速的态势严峻,防控工作目前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控制近视发展是视光学领域的重点工作,而角膜塑形术在该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角膜塑形术在精准度、严谨度、纵深度、持久度以及安全监控度方面的进步和提高以及角膜塑形术的管控策略、联合应用及特别注意事项,以期展示近年角膜塑形术矫治近视的新进展,提高临床认识水平,拓展研究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15-31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个时间点河北省涿州市学龄儿童的屈光状态变化和近视患病情况。方法队列研究。于2019年6至8月对涿州市区6~14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并于2020年6至8月再次对该人群进行检查。纳入检查资料完整的30 412名受检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5 861名(52.2%),女性14 551名(47.8%);年龄(10.0±2.7)岁。对受检者双眼进行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裸视力,并以近视等效球镜度数≥0.75 D的标准筛查近视。分类数据比较采用χ²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近视发病的95%置信区间采用Clopper-Pearson精确法进行估计。结果完成2次检查者30 637名(应答80.25%)。随访1年后男性和女性受检者的等效球镜度数向近视方向飘移量分别为(0.67±1.11)和(0.76±1.11)D。不同年龄段的球镜度数1年变化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76.23,P<0.001)。男性和女性受检者裸视力降低分别为0.11±0.19和0.12±0.21,裸视力下降最明显的年龄是10岁。随访1年期间近视发病为42.2%(95%置信区间为41.47%~42.93%),14岁男性和14岁女性的近视发病最高(52.0%和54.2%),6岁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最低(31.0%和33.1%)。结论随访1年后涿州市学龄人群屈光状态呈明显近视化漂移,裸视力下降,同龄者女性比男性的近视发病更高。

  • 标签: 近视 发病率 儿童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有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年常规复查时发现的病例,患者无不适主诉,左眼裸视力1.0,鼻上方视网膜可见异常的血管,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扫频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检查,最终诊断为左眼视网膜劈裂导致血管牵拉和异常扩张。该病例提示对于无主诉的高度近视患者也应详细而全面地检查眼底,除了关注周边视网膜病变外,要仔细检查后极及中周部视网膜,特别是常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不能覆盖的区域。(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44-945)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劈裂症
  • 简介:摘要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当今世界视觉问题焦点之一。开展科学并高效的近视流行病学调查是发现近视发生发展规律、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问题机制的重要基础,且对近视早发现早控制的策略制定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近视流行病学调查,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性尝试和逐步规范统一的过程,新技术和新发现亦不断促使近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进步。本文针对20世纪至今的社会发展情况及青少年近视现患特征,将近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归纳为4个阶段,并针对4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及结果展开述评,基于不同年代近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策略、发展和革新,提出现阶段青少年近视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切入点和研究要素。(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45-250)

  • 标签: 近视 流行病学研究 视力普查
  • 简介:摘要阿托品是一种在临床上应用甚广的经典药物,在眼科方面,阿托品可用于验光前的散瞳以及治疗弱视、虹膜睫状体炎、恶性青光等。近年来,阿托品用于近视防控这一“老药新用”的现象成为热点,其有效性已得到初步认可,但在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前,阿托品的安全性同样应受到关注。本文回顾了有关阿托品用于近视防控的不良反应情况,因瞳孔扩大引起的畏光最为常见,其次是视物模糊、过敏及炎症反应、局部刺激症状,其他报道的不良反应还有停药反弹、干、眼压升高、全身反应、光损伤及毒性作用等。其中,一些不良反应仅为理论推测,还有一些长期效应未明确,待进一步研究探索。目前,阿托品防控近视作为临床研究性探索应用是有益的,但应重视其安全性与疗效的评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99-304)

  • 标签: 阿托品 近视 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远视储备及其与近视累积发病之间的纵向关联。方法队列研究。纳入“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2011年2月至2017年7月基线时未患近视且完成随访的小学一年级学生2 628人(2 628只),其中男生1 515人,女生1 113人,年龄(7.16±0.40)岁。每年均采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进行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获得远视储备数据,并对基线时远视储备范围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分析;采用眼生物测量仪获得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关联。结果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学生的远视储备为(+1.09±0.78)D,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和晶状体厚度分别为(22.66±0.72)、(2.88±0.24)、(7.80±0.25)和(3.62±0.19)mm。小学一年级未患近视的学生随访1~5年近视累积发病分别为8.5%、21.5%、35.6%、47.6%和64.1%,在3、4、5年时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基线时远视储备分别为>+2.00 D、>+1.50 D且≤+2.00 D、>+1.00 D且≤+1.50 D、>+0.50 D且≤+1.00 D、>0.00 D且≤+0.50 D、>-0.50 D且≤0.00 D的学生,5年近视累积发病分别为和4.6%、26.3%、52.3%、78.6%、92.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0.59,P<0.001)。基线远视储备与5年后屈光度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5年后屈光度数=-3.135+1.692·基线远视储备(R2=0.454,P<0.001)。结论远视储备越小的学生其近视累积发病越高。监测儿童远视储备并及早保护以减少其消耗,及时发现近视高危儿童,对于防止近视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22年3月15日优先出版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

  • 标签: 远视 近视 发病率 轴长度,眼 儿童 纵向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是导致低视力及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多以轴不断延长,伴随眼底后极部出现各种退行性改变为特征,其中视盘区的形态及盘周结构变化尤为明显,如视盘倾斜、视杯与盘沿改变,视盘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后巩膜葡萄肿以及脉络膜内空腔等。本文就高度近视的视盘形态特征及盘周结构变化作一综述,以期揭示高度近视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为寻找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视盘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2000和Sirius测量近视患者眼前节参数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20年10月1─31日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就诊的拟行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112例(224)。分别采用OA-2000和Sirius测量患者前房深度(ACD) (不含角膜厚度)、水平角膜横径(WTW)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2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法评价其一致性。结果:Sirius和OA-2000测量的WTW分别为(11.84±0.38)mm和(11.87±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7,P<0.001);ACD分别为(3.23±0.26)mm和(3.16±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6,P<0.001);CCT分别为(538±35)µm和(524±34)µ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P<0.001),二者呈正相关(r=0.97,P<0.001)。Bland-Altman法分析2种仪器测量WTW、ACD、CCT的95%一致性范围分别为-0.16~0.21 mm、-0.20~0.07 mm、-29.1~1.1 µm。结论:OA-2000和Sirius对近视患者的WTW、ACD、CCT测量结果相关性好,但是有差异,一致性欠佳,临床上不可直接相互替代。

  • 标签: OA-2000 Sirius 水平角膜横径 前房深度 中央角膜厚度 眼部生物测量
  • 简介:摘要脉络膜变薄是高度近视的重要特征之一,且与近视程度相关。但因脉络膜显像技术具有局限性,有关脉络膜厚度及微血管系统改变的具体特征尚不清楚。近年来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和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发展以及脉络膜厚度和微血管变化客观量化指标出现,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探讨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进而为治疗近视并评估预后提供新途径。本文综述近年来OCT和OCTA在高度近视脉络膜形态学改变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并讨论其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进行脉络膜显像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59-464)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病理性近视(PM)是一种全球性致盲性眼病,也是亚洲人群最常见的视力损伤原因。PM最明显的特征是轴增长,出现后巩膜葡萄肿,甚至视网膜、脉络膜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相应并发症,最终严重影响视力。控制轴增长是预防PM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后巩膜加固术是延缓轴增长、治疗后巩膜葡萄肿的主要手术方法。虽然大部分研究结果证实后巩膜加固术对延缓轴增长和近视发展具有效果,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本文汇总了国内外后巩膜加固术治疗PM的最新研究结果,分析手术对患者视力、屈光度数、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手术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52-957)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巩膜 眼外科手术 轴长度,眼 视敏度
  • 简介:摘要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可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与一系列眼部疾病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患病持续上升,且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长,并呈低龄化发展趋势。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探究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人群高度近视患病差异,了解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流行病学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高度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近视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患病率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葡萄膜渗漏在原发性青光患者的发生,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青光患者692例,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APACG)患者256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CPACG)患者36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POAG)患者68例。根据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判断有无葡萄膜渗漏,并对渗漏程度进行分级。对葡萄膜渗漏的发生及渗漏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PACG缓解期组、APACG临床前期组和CPACG进展期组葡萄膜渗漏的发生为20.45%(54/264)、3.76%(8/213)和1.45%(8/548),3个组患者葡萄膜渗漏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2,P<0.05),其中APACG临床前期组和CPACG进展期组葡萄膜渗漏发生明显低于APACG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91.15,均P<0.01)。APACG缓解期组葡萄膜渗漏阳性患者初始眼压及眼压波动较葡萄膜渗漏阴性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26、-4.022,均P<0.05)。APACG缓解期组患者共50例54出现葡萄膜渗漏,其中3级渗漏16,2级渗漏12,1级渗漏26。APACG临床前期患者中,共8例8出现葡萄膜渗漏,均为1级渗漏。CPACG进展期患者中,共8例8出现葡萄膜渗漏,均为1级渗漏。APACG缓解期组患者初始眼压及眼压波动与葡萄膜渗漏程度均呈正相关(rs=0.912、0.923,均P<0.01),治疗后眼压与葡萄膜渗漏程度呈负相关(rs=-0.269,P<0.05)。结论葡萄膜渗漏可发生在经药物治疗后的APACG缓解期、APACG临床前期及CPACG进展期患者,其中APACG缓解期患者葡萄膜渗漏发生较高,且渗漏程度较重,渗漏程度与初始眼压及眼压下降程度均呈正相关,与治疗后眼压呈负相关。

  • 标签: 青光眼 葡萄膜渗漏 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预测青少年近视轴增长与近视度数增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近视患者1 011例1 011,均取右眼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收集的所有患者相关参数用于训练机器学习算法模型,构建模型时输入的参数包括年龄、性别、中央角膜厚度(CCT)、平均角膜曲率(K-mean)、可见虹膜直径(HIVD)、晶状体屈光度和轴长度(AL),输出的参数为等效球镜度(SER)。采用5折交叉验证的方法把所有收集的数据随机分为5个组,其中4个组用于训练模型,1个组用于验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整个过程重复5次。根据不同模型训练后的R值和R2值的大小评估各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采用预测准确性最好的模型讨论轴增长与SER增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基于5折交叉验证的6种机器学习运算方法的预测准确性R值和R2值比较表明,模型以立方支持向量机(Quadratic SVM)回归模型预测准确性最好,R值为0.99,R2值为0.98。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屈光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1,P<0.01)。经Bennett-Rabbetts公式计算表明,6岁近视群体较18岁近视群体的平均晶状体屈光力大。该机器学习的模型表明,AL增加1 mm所对应的SER变化并非恒定值,为0~-3.00 D,这主要取决于AL增加1 mm所需要的时间跨度,AL增加1 mm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其所对应的近视增长度数越小。当AL增加1 mm时间跨度为1年时,如6~7岁或12~13岁,AL增加1 mm所对应的SER分别增加-2.50 D和-2.33 D;当时间跨度为3年时,如6~9岁,所对应SER约增加-1.77 D。结论对于学龄期近视者而言,AL增加1 mm所需时间越长或年龄跨度越大,AL增加1 mm所对应的SER增加量越小。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较为准确地预测AL增加与近视度数增加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近视 机器学习 眼轴 等效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