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杜尔干是法国社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深邃思想,虽然时隔一个多世纪,今天却伊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养份。本文主要以其晚年的重要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为基础,重点讨论其对宗教的研究,并指出其理论对我国回族宗教信仰研究的启示。
简介:虚云与太虚两位佛教大师都是近百年来与中国佛教发展命运紧密相连的非常重要的人物.虚云老和尚的佛教思想特征是立足传统,适应现代.虚云的思想是以中国传统佛教的禅宗为本位的,因而虚云大力阐扬南宋以来中国禅宗的主流禅法——看话禅,同时虚云又以禅宗为本位而融通净土,融通教理.太虚法师则是立足于现代人生,而对于中国传统佛教则是批判继承性地做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太虚的佛教思想是主张以人生佛教为本位而融贯全体佛教的,因而太虚虽然也认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但却不主张局限于顿悟禅.太虚主张推行适应现代人生的广融遍摄的大乘圆渐佛教,他甚至主张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改换为“直依人生,增进成佛”或“发达人生,进化成佛.”
简介:本文从汉藏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名称,教经典及领袖人物的地位,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上几个方面做了比较,认为内外调和性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主要特点,内部调和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一大特点。两地佛教吸收、糅合佛教各类经典和各派学说的特性都表现的很突出。两地佛教学者对印度佛教理论有了一定的积淀和觉解,打破原教旨的发展顺序和结构体系,从时空维度对印度佛教做了调适与会通的工作。判教也是两地佛教诸宗派的另一大特点。在这种内外调和的过程中,大乘佛教始终处在两地佛教的主导地位。用特殊的范畴,命题来梳理、重组、整合印度大乘佛教的义理。两地佛教都有系统的修持实践,但修持的方式各有不同。两地佛教都与政治紧密结合,但结合的形式不尽相同,汉地佛教在与世俗政治的关系中处在一种相协调的位置。而藏传佛教则凌驾于世俗政治之上。这也是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区别之一。
简介:如今的人(当然尤其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将教会和大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来考虑。然而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在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在1520年之前建立,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称、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以教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1]不仅如此,透过综合了解两者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总会让人觉得它们之间有着一种莫名的契合之处。本文着力于概括介绍教会与大学两者的发展历史,并从其中找出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借以说明教会历史与大学成长史之比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