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邻指指掌侧固有动脉桥式转移重建多段离断指体远端血供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11月至2019年2月,对7例7指3段离断的指体行再植术时,由于中段指体较短且挫伤严重,近端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后动力无法穿过中段为远段供血,为防止皮肤及血管分离太多导致中段内动脉与指体分离而影响成活,术中将中段动脉吻合后,用邻指指掌侧固有动脉桥式转移的方式与远段指体动脉做吻合提供供血,血管蒂部植皮4例,将皮肤缝合成皮管3例,并分别于术后3.5~6.0个月进行分指。分指时断蒂后动脉重新吻合者4例,直接邻指指掌侧固有动脉顺行转位者3例。术后定期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指体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总活动度,调查患者满意度,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例再植指体全部成活。随访时间5~40个月,7例手指得以保全,外观饱满,手指关节屈伸总活动度为100°~170°,手指腹TPD为7~12 mm,平均为9.6 mm。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7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按照中华医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3例效果为优,4例为良。结论采用邻指指掌侧固有动脉桥式转移的方式,可以跨节段为多段离断指体进行血供重建,是多段离断指体血供重建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路楔形截骨(PSO)与椎体成形术(VP)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收治的7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6例;年龄55~84岁[(68.2±5.2)岁]。骨折节段:T11 3例,T12 19例,L1 31例,L2 19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D级31例,E级41例。51例采用经伤椎PSO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PSO组),21例采用VP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V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及腰椎前凸角(LL),评价矫形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ASIA分级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6个月[(33.2±5.9)个月]。PSO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长于或多于VP组(P均<0.01)。术前两组后凸Cobb角、SVA、TK、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两组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O组后凸Cobb角、SVA明显小于VP组,LL明显大于VP组(P<0.05或0.01)。末次随访时PSO组后凸Cobb角为(8.5±1.1)°,SVA为(2.6±0.5)cm,TK为(28.8±6.2)°,VP组分别为(14.2±1.5)°、(4.4±0.9)cm、(32.6±5.9)°,PSO组明显小于VP组(P均<0.01);PSO组LL为(43.1±3.9)°,明显大于VP组的(36.9±5.3)°(P<0.01)。术前两组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两组间VAS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均<0.01);末次随访时PSO组VAS为(1.4±0.5)分,ODI为22.5±2.5,优于VP组的(1.8±0.6)分、25.5±5.1(P均<0.01)。末次随访时31例D级患者ASIA分级均恢复至E级。PSO组出现硬脊膜破裂和近端交界性后凸各1例,VP组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PSO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51),低于VP组的19.0%(4/21)(P<0.05)。结论与VP组比较,经伤椎PSO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伴后凸畸形,虽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能获得更大的后凸畸形角度及矢状位失平衡矫正,且中远期可更好地维持椎体高度及脊柱矢状面平衡,更有效减轻疼痛及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